第二章 麟甫出世(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谓京都重檐、乌巷人家,建康城的外城大体分四个部分,东南边的丹阳郡城位于秦淮河南岸,周围闾里大多为权贵府邸,当朝三台之一御史台御史大夫卫敬则的府邸也坐落在其中,这里就是有名的乌衣巷,只是此时若再起名,怕是得改叫“朱衣巷”了。

    卫府私邸就如同乌衣巷其他门户一般,粉墙黑瓦,朱门玉阶;烟突数百,门扉上千;正门沿街,侧门凭河。

    待入得门房,两侧各置一坛,左右皆厅,是为耳厅。

    往里走,一道九尺宽的影壁横在眼前,影壁后可见东西两条回廊,廊侧各两个大缸,缸作鼎状,內植荷藕,只是在如今时节水面还显枯灰。

    直走就又是一进,主厅房正门与来路相对,青板朱闾,八开大门,落檐歇山顶,看上去很是贵气,其上匾额书道“百阅堂”。

    主厅西侧是饭厅,东边是客房群。百阅堂后门就是一片小湖,湖心有亭,看不真切。

    沿着湖上长桥走上半炷香,就又是一进,里面就是内宅了。

    卫府内宅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东苑为主人区,主厅是修齐堂,为主人居所;北苑为女眷区,毗邻秦淮河,没有什么主建筑,各个阁馆皆是小巧雅致,假山布景也属这里最美;西苑就是公子居所和私塾,无甚奢华装饰,值得一提的是西苑还有一片马场。

    而秦国公的嫡子李佚也在西苑。

    李佚是秦国公李沅之子,却一直寄托于卫敬则宅邸,这是因为李沅一直出征在外少有在京之时,怕疏忽了嫡子管教,便将之托付于好友卫敬则教养。

    等到张凉平灭,在京中还未待多久,又被留爵放还,怕长期待在建康的儿子不适应关中风土气候,便也没有带其归家。

    本指望等一切安定下来派人来接,却不想李佚又被点为侍读,看来短期内父子是不能团聚了。

    李佚却也不怎么挂心,他从小就教养在卫敬则府上,每年也就见到李沅几面,与其说是秦国公世子,倒不如说更像是卫府郎君。

    李佚抬起头看了看窗外,然后扭头对老仆问道:“什么时辰了?”

    老仆恭敬地答道:“已进了午时了。”

    “卫大家回府了么?”

    “算算时辰,想来差不多了。”

    这时,门外一个小厮小跑进来,对老仆说道:“大家唤小郎过去。”

    老仆应了一声,将目光看向李佚,得到点头的答复后,对小厮说:“知道了。”然后从衣架上取下外套披在了李佚的身上。李佚穿好衣服,和两人一起去向东苑。

    一路越过两道小门,李佚来到了修齐堂前。他虽然不用和卫府真正的公子们一样每天都要在早晚请安,但也要不时来请教经史,是故对这里也很是熟悉。

    他轻车熟路地跨进大门,向西躬身行礼道:“李佚有礼。”然后便听到里面传出一声“嗯”,这才罢礼起身,趋身上前道:“不知大家唤佚何事?”

    卫敬则此时正在提笔写着什么,听到李佚的问话,说道:“你先坐。”李佚于是满面狐疑地坐在靠右面北的末座静静等待。

    没过多久卫敬则将笔放下,吹了吹帛书,将之卷起放在了一侧,对李佚问道:“阿郎在府上几年了啊?”

    “劳大家挂心,已然十二年矣。”李佚恭敬答道。

    “十二年了啊,那时你还是一个话都说不清的小儿,如今已经长成俊朗不凡的男儿了,想来老夫也已经老了啊。”卫敬则颇为感叹的说道。

    李佚听到后赶紧回到:“大家万不可如此说,大家春秋鼎盛,我等晚辈还需大家牵领,不敢言大。”

    卫敬则也不以为意,说道:“这次叫你来,为的是两桩事。一者是圣上有意点你为皇子宁伴读。”说完停顿下来看向李佚。

    李佚却不觉有什么意外,淡然道:“小子记下了,小子必定愈加勤奋,以报圣恩。”

    卫敬则感到颇为奇怪,问道:“你不觉意外?”

    “二皇子也到了建府的年岁了,为二皇子点选陪官本是应有之意,在京诸多勋贵公子我也多有交游,思来想去,我觉得我也还算合适。”李佚答道。

    “你早有准备?”

    “是。”

    卫敬则听到他肯定的回复,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向他,便也不多说了,接着说道:“第二件事是关于你父亲的。”

    见李佚没有什么反应,说道:“二月你就要加冠了,你父亲寄书道给你表字子安,我想了想,还是提前问问你满不满意。”

    “大人赐,不敢辞,佚没有什么意见。”李佚答道。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