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殿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礼之后,弘治皇帝凝视着殿中的考生,微微一笑:“都平身吧。”

    众人才呼啦啦的起来,许多人纷纷垂头,脸色发青。

    紧接着,一声令下,早在殿外的宦官鱼贯而入,手中各托着卷子,分置殿内三百多张案牍上。x <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毛宪清打开考卷:朕惟三代而下论,守成之君必以汉文帝为首,史称其时海内殷富,兴于礼义……禁之太严,奸民势穷,必至为盗……天津府设海关……今日之急务,悉心以陈,朕将亲览焉。

    心中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果然是开海!

    事实再一次证明,张鹤龄是正确的,弘治皇帝已经不再是那个崇尚清流、固守旧封的皇帝了,他现在眼界已经逐渐开阔,对待问题也更加激进。

    大明朝,是该向前迈一步了。

    毛宪清重新理了理早已整理多次的思绪,奋笔疾书,不多时,一片洋洋洒洒的策论文陈于纸上。

    贺东来和杨怀瑾也是一样,这段时间,三人一直在研究各类古籍和经典,如何将开海说成有理有据,其中的关键,就是出自易经的益卦: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与时俱进。

    接下来,众学子退下,由殿试读卷官开始阅卷。

    开海禁海之争,本来就没有平息,现在弘治皇帝以此为题,这些大臣再次争论起来。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马文升、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贾俊、吏部左侍郎张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翟瑄等一再坚持海禁,并认为江西才子汪俊应为状元。

    因为汪俊的答卷,是支持海禁。

    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太常寺卿兼侍讲学士程敏政等人则主张开海,并坚持南直隶才子毛澄应为状元。(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lt;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lt;更¥新/速¥度最&amp;駃=0

    内阁首辅徐溥等人暂时保持中立,作壁上观。

    而此时,一匹卷着风尘而来的快马,马蹄哒哒哒的敲打在皇宫外的青砖上!

    “天津府急奏!”

    值守的校尉不敢怠慢,将奏报接过,一路送到司礼监。

    今日是三年一次的大考,萧敬难得清闲一日,看到奏报,随口说道:“放下吧,等明日咱家转呈陛下。”

    “老祖宗,来人说是急奏。”

    萧敬脸色有些难看,说道:“不知道今日是殿试吗,再大的事,也要等明日再说。”

    “这……”

    “下去吧!”

    待人走后,萧敬喝了口茶,不耐烦地说道:“什么事啊,这么急。”

    他在司礼监三十年,什么样的大风大浪不曾见过?

    唉,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沉不住气。

    带着好奇心,打开奏报看了一眼,突然,身躯一震,满眼的惊讶,问道:“今日的殿试题目是什么?”

    马上有小太监回道:“回老祖宗的话,大殿上都快打起来了,又是开海。”

    萧敬迅速思索一番,拿起奏报,急匆匆向奉天殿走去。

    “老祖宗,鞋掉了,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