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初行东宫(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为燕王同学,并不是只要跟着一起读书就好。事实上,这个职务设置本来就是为了给王爵添置辅翼,为将来独当一面做个准备。因此读书只是副业,真正的工作还是作为辅官处理庶务。只是如今李佚尚还只算白身,不好除职,也就耽搁了。

    新朝的官制称为中朝官差遣制,为庄祖政康二年由当时的宰相黄晖一手设计。官员的官身有三个途径获得,一个是经过地方推荐,中正官考察推举,以品行和才能定品授官;二个是磨勘,即在底层小吏苦熬多年,积累功勋,不过这种授官必定是在下品讨论;最后一种就是荫庇,由父辈功劳荫得官身。

    由于李佚年岁不够,第一条路还不能走;又因为父亲留爵放还,第三条也指望不上。至于第二条,他根本不会去思考。那么只有靠这些通常道路之外的另一条路了,即依靠加恩,由皇帝特例加授。只不过这条路也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落得一个“佞幸”的名声。

    至于官身,是官员定品所用,一般情况下,只有高品官身才能担任与该品相对应或更低的差遣职使。不过也并非没有低品官身僭身高职的情况。官身又分为朝官、野官、中官、内官。

    朝官即是三台六部的编制,这种官身最为正式,由有司部门提出申请交由中书,得到批准后,由尚书吏部发出官身文书证明。若是五品以上则必须有皇帝宝玺。

    野官即是地方官的官身,但一般封疆州郡的正官加的是朝官官身,诸如平州都督慕容皝所加的“散骑常侍”官身。

    中官是三公九寺的编制,这一类官身含金量略低于朝官,因为这种官身除三府各寺主官外只需要皇帝御批而不需要台省附押。但是依旧是正经的官身,可以参与朝会,也可以担任使职,也只有有朝官或中官官身才能参与大朝会。

    至于内官,就只是内宫中的三司六局的编制,朝廷有时也会对民间开放。

    有了官身就有了品秩,可以拿到民部和吏部联合下发的俸禄。但并非所有官员都各有其职,当有了官身之后,尚还需要待阙,当有了职阙后,才会有吏部下发聘文或遣文,出任官职。官职绝大部分与本官相同,为了区别是否领实职,如果是实授,会在前面加上“领”,否则,加“守”或不加。因为中、朝本官职阙有限,只有三台六部、二府九卿这么多坑位,故只做定级之用,所以守中、朝官的官员实职未必为其本官,绝大部分是守朝官或中官,但出职在外。比如燕王府诸官在领燕王霸府职遣时必定挂职朝官或中官,像长史崔慎的官身就是守太常秘书丞。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削弱了开府官员的威权。

    而武官与文官相对,又是另一个体系了,归属于将府体系,分大将军、将军、护军、中郎将、都尉、校尉、司马等。这里不提,只需知道将府最高的大将军不授,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卫军大将军基本不授,由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加正一品太尉衔理事即可。

    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