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 8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主角,也是一个年轻人,任职雅州的一个参军。雅州即现在四川雅安,一直是通往川西的咽喉要塞,北宋时期川西属于吐蕃治下,因此北宋在此处设雅州驻所,驻有边军。此时的朝廷使用军州体制,知县和参军的最大领导是本州节度判官,两人一文一武,职责不同,但是工作中职责交叉之处颇多。

    这位参军不过弱冠之年,其父是雅州节度判官,只是他生性冷峻,在众多兄弟中最不被其父所喜,大约是眼不见心不烦吧,将他发配到了离节度府最远的荣经。

    这位参军不苟言笑,少言寡语,性格冰冷之极。便是他父亲也不知道这个儿子脑子里想什么,心里有什么。像这样的人去做官必然是同僚下属与之相处都觉得度日如年才对,可是事实上参军处理日常事务公正果决,很受人推崇。

    雅州参军无数,因要与各个县官协同工作,雅州治下五县,便根据县内事务多寡任有二十多个参军。荣经县小,又临大理,故而这位被分派到荣经县的参军,常驻县城,自然与知县往来颇多。这位参军本来毫无波澜的生活,因为知县和商人的到来,轰地塌了。

    不得志的官员,野心勃勃的商人,冷峻又难以捉摸的参军,三个人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伴随着商人想修一条通商之路,开始了你来我往的过招。

    整个剧本中集中写了三件事,荣经县内有官府不知道的铁矿,百姓偷偷挖矿石走私到大理,然后高价买回铁锅。被抓后牵连出来几个寨子,节度使知悉后勃然大怒,下令严惩。最后在参军的操作下铁矿由州府上报朝廷,县官因未能行驶教化之则罚奉,并严惩恶首,其他村民发做征劳役。

    第二件事,商人从边民处得知三个月在临街大理的地方,有一个为期十日的互市。虽是互市,其实是黑市,三国的边境百姓自发形成,并没有官家发放的文书。自来边境之地国界就不分明,加之此处百姓混杂,异族繁多,人口不好统计,律法也难以约束。

    然则百姓有生活的需求,有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的需求,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交换。故而以物易物的黑市屡禁不止,朝廷有安抚边境的需求,动作又不能太大,所以历任的荣经知县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自己不知道。

    知县因为走私矿石之事已经被罚奉,有黑市存在让人更加惶恐,马上就要知会参军,与参军一同上报州府。商人哪肯,他还想与大理吐蕃的商队接洽,为他的修路做打算。于是他想了个办法,以体察民情为由,请知县乔装随行,一起去黑市。

    第二个故事边境各族从各个地方赶往集市的描写很丰富,商君一一看来,很明白这是查阅过很多资料,并且实地考察过当地的风土气候,以及当时社会状况。随处可以看到民生艰难,但是由于大理和北宋交好,边境较为稳定,生活虽艰难,百姓依然想要好好过活。

    这其实不只是宋代百姓,这是中国世世代代的百姓心愿。看到这里,商君已经知道剧本想要表达什么了,其实这是个反政治题材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以参军和知县这种基层为代表,重点表述了官员是民利与官利之间的润滑剂,两个力量博弈中此消彼长,而又缺一不可,官员在其中调和双发,使社会能基本达到稳定。

    第二个故事讲了民生,更是通过三国边境,所有百姓混杂一起交易来说明天下只有国别,却没有百姓之别。只是政治强行把他们划分成了哪个国家,而那个时期的政治团体,不管是大理吐蕃,还是当时由于王安石变法国力开始强盛的北宋,都没有能力让他们因为国籍而获得财富,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商君继续向下看,第三个故事,也就是全篇的第三段,讲的是大理国希望能够开通边境贸易,因此愿意每岁朝贡吐蕃的马匹。此时高太后正与司马光就王安石变法产生的问题的探讨。司马光作为儒家代表,始终强调官不与民争利。而高太后政治理念偏向怀柔,社会稳定才是她的治理目的。

    大理使节来朝的主要目的是想跟宋国深层交好,大理不及宋国农产丰富,但是却因为与吐蕃以茶易马,国力日渐强盛。大理国境内的那条通商之路就是茶马古道,大理使节提出的边境贸易之地,指的其实是云贵与四川西藏相交地方。也就是现在从大理出发经由岷山入蜀,最终到成都平原的那条路南道。

    吐蕃国的大部分是现在的西藏地区,由于气候地势的因素,茶与盐是他们的必需品。至中国明代时期,明朝政府就是通过控制边茶出口来控制吐蕃政权。北宋时期吐蕃国土面积还很大,并且因为产有高原马,而在大理和北宋的国力角逐中不减其势。

    大理使节之意也触动了高太后,想要社会长久稳定,必须有强大的军队,北宋的北方有强大的辽国,西北又有西夏在崛起。西夏更是握有河西五郡,焉支山的良马送不来北宋。近年时有进犯北宋,朝廷出兵几次,仍然不能打击到西夏根本,若有吐蕃良马,确实是件好事。

    司马光却有更多的忧虑,虽然变法之后国力日强,但是造成的管理上的问题也非常棘手。若开互市,就边境稳定就是个很不好的因素。驻军和州官不好维持,而且消耗巨大,恐不能长久。

    因此事事关重大,朝廷多次在朝堂上议论,过了半个月,官报到了荣经县。商人格外关注这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