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聪明的孩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师父缓缓的解释道,因为从他刚刚听完老弓箭手的反疑问的时候,他便是知道了自己的这个徒弟原来是没有明白自己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而且,他刚才的话似乎就是已经说完了,否则他也不会这样问自己啊。

    不过,在老师傅说完这段话之后,老弓箭手虽然比之前理解的较多了一些,但是整体上却还是十分迷惑的。

    因为从师父的话中听来看,他已经是明白了师父所说的为何停下来指的是他为什么没有继续说下去,而不是说为什么走路要停下来,要知道,老弓箭手从始至终一直都没有动过啊,所以也何来停下一说。

    不过老师父这一简单的解释便是让老弓箭手明白了。

    只是,在老弓箭手的心中还是十分清楚的,毕竟对于自己的话说没说完当然是自己最为清楚啊,更何况师父所问的那个问题还是前几天他刚刚在茶馆所听说的那个问题,他又怎么可能记错呢。

    不过,既然师父提出来了,老弓箭手也自然不敢怠慢,于是便忙回想起当日茶馆里的一个状况。

    那日他正是闲来无事所以才去茶馆吃饭,不过说来也巧,那天他吃饭的时候正巧赶上了茶馆的说书先生开讲,于是他也是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这习武之人的听力以及视力都是要比常人强上那么几分的,所以老弓箭手自然也占了这个便宜,以至于他根本就不用移动自己的位置也能够听清楚那说书人口中讲的事情。

    他记得十分清楚,因为那天距离今天其实并不遥远,所以他知道,那说书人上来便是以苏轼大诗人的一首诗为引子,引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随后又向大家通俗的讲了一下聪明反被聪明误两种含义。

    想到这里,老弓箭手便十分确定,没错,那日茶馆的说书人所讲的情况就是两种,而他刚刚向师父所解释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是两种含义,所以说他根本就没有记错。

    因为第一个是因为时间并不远,第二个则是因为,当日那说书人在解释这两种含义的时候还分别的讲了一个小故事,以用来让这两个故事更加的生动起来,所以正因为这两个故事的加深印象,导致老弓箭手有着十足的信心来保证自己绝对不会记错的。

    所以,他如今才是真正明白了师父话中所问自己为什么停下的一个真正的含义。

    那就是在师父的眼中,这聪明反被聪明误显然不止两种含义,而从师父的反应以及话语来看,也确实是证明了老弓箭手的这个猜想。

    因为从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父的表情还是一种非常满意的样子,但是到了后来的时候,老师父那满意的笑容便是渐渐的消失了,转而代之的便是那一句你为何停下?

    之前的老弓箭手对这句话那是十分不能理解,而到了现在老弓箭手虽然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却是极为的尴尬。

    因为他确实是已经把自己知道的两种情况都说完了,而并不是师父口中所说的为何停下,他不是停下,是结束啊。

    这可怎么办?

    是向师父实话实说呢,还是在编造出一个第三种含义,但是这编造第三种含义,老弓箭手是有这种想法没错,但是能不能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知道那说书人的两种含义可是说的极为具体,不仅把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两种意思表现的明明白白,而且还用了两个故事来证明他,但是,那编造故事毕竟是人家说书人的老本行,本职能力,对于他这样一个老弓箭手,你让他去临时编出一个第三种含义来,他当然是很难做到了啊。

    不过老弓箭手可是没有那么轻易去放弃的,对于这第三种含义,他还是在自己的脑海里绞尽了脑汁,但是似乎结局在一开始就定了下来,老弓箭手对于这种本身就不擅长的事当然是以无果结束了,到最后老弓箭手也没有想到这句话还能用什么其他的含义来解释。

    于是到这个时候他也只能选择向师父服软了。

    “回师父,徒儿愚笨,这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含义徒儿只知道两种,至于其他多种含义,还请师父能够解惑。”

    这服软就要有个服软的态度,像老弓箭手这样便是一个标准的服软。

    首先要说是因为自己愚笨所以不知道这个东西还有第三种含义,随后在向师父请教这个问题的其他解法,而在向师父请教的时候可不能直接说请师傅告诉我这第三种含义是什么吧,这样说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对于这句话到底有几个含义师父可是没有告诉你啊,如果你直接就断定它有三种含义的话,那不是自己找枪口撞吗?

    所以像老弓箭手这样的方式说才是最为稳妥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直接请师父告诉自己其他的多种含义,这样一来,不管这句话它到底有多少种含义来,反正你是只会两种的,而你这句话也向师父说明了其他的你不会,所以师父自然就不会找你麻烦了。

    看到老弓箭手和他师父之间沟通的这个说话的艺术,我想你一定会感慨到,这人与人之间说个话怎么就这么难呢?

    有什么话不能直说,不能好好说吗?

    而我的回答则是,当然不能,这世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话里藏话的隐藏意思,那就是因为有很多的话都是不能直说的,直说一来会影响你们二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有的时候你直说的只是你理解对方话中的一个内容,而实际上你理解的内容很有可能并不是对方真正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所以经常会产生一个美妙的误会,但是你要知道,在这个世上可不是每一个误会他都是美丽的啊。

    有些误会一旦发生了他就很难得到解决,而且发展到最后甚至会破坏你们二人的情谊,所以说有的时候说话还真的要多多思考一下,千万不要张嘴就来,这样对你还是对对方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然,这种东西也不是谁都可以控制的,对于某些人他们就控制不住,天生说话就是直,最可恶的还是他们居然把这种直接当做自己的一个优点,有的时候甚至直接在自己说话前先加上这么几个字。

    比如,我说话直,你可别怪我啊。

    在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想回复他们一句,你说话直那你就别说了啊,可是人在这个世界上他本身就是有很有情非得已的情况的,有很多的时候都并不是你想干什么你都可以去干的,你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

    有的时候你要考虑的东西是你的朋友,有的时候你要考虑的东西则是你的爱人,而有的时候你要考虑的东西又变成了你的家人,总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顾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这就会导致我们其实想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而正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做我们自己,就会让有些天生愚钝的人觉得你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人,然后他们在后来与你说话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寸进尺,他们所仰仗的不过是你的顾虑太多不敢把他怎么样罢了。

    所以这便是人与人之前说话的一种矛盾了,这种矛盾看似并不大,但是却是极为可怕的,可怕就可怕在他是无法避免的一种矛盾,除非你做好了与他为敌的一个准备,否则千万不要轻易的尝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知道这样活着其实很累,但是没有办法啊,累又怎么样呢,你这样可是为了活着啊!

    不过其实在老弓箭手和他师父之间远没有这么严重,他们之间只是因为有一个师徒的关系,所以才导致了二人的对话在旁人看来似乎有些奇怪,但是其实却是十分正常的。

    果然,对于老弓箭手坦诚的一个态度,老师父也是极为欣慰的点了点头,对于自己这位徒弟,老师父自认还是十分了解的,他向来就十分老实,所以对于这个结果他其实也完全在预料之中吧。

    于是在点完头之后便是向自己的徒弟解释道。

    “你刚刚所说的两种含义均没有错,只是这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还是有着第三种含义,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听到自己的师父开口了,老弓箭手也是急忙的回应道。

    “回师父,徒儿不知,就连这前两种含义徒儿也只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听说而来的,至于这第三种含义还请师父赐教。”

    老弓箭手的回复堪称教科书式的回答典例了。。

    而老师父对自己徒弟的这个回答显然也是十分满意的,于是便继续说道。

    “从前啊,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聪明,很快,他的年龄便到了需要结婚生子的地步,于是他也非常顺利的有了自己的一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名字的缘故,他的孩子生下来就非常的聪明,异于常人,三岁能识字,四岁能读四书五经,五岁便可出口成章,就是这样的一个天才儿童出生在了他的家里,但是他的孩子虽然聪明,但是他这个叫聪明的可不怎么样啊,因为他的父亲是希望他能够聪明一点,所以才给他起名叫做聪明的,但是没曾想,他没有变聪明,他的孩子却是个天才。”

    <b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