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 126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禁军装备虽好,却都是没经过战阵的少爷兵,一触即溃。

    皇帝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的禁军这么不禁打,粱安侯策马冲入安平门时,皇帝才想起向驻扎在城郊的黄衣军下旨求援。

    黄衣军的军指挥是皇帝的母舅,承恩侯南宫宏德。

    这位大人接到圣旨之后,马上传令升帐。

    然而,前来求援的太监只看见升帐,看见一路路将军进帐听令,却总也不见大军开拔。

    蹲在墙头看热闹的阆泽莘冷笑:“天子也是久居深宫,阉狗贱婢谄媚逢迎之下,就忘了两代之前的旧事。天下一统才几年?往上数两代,哪家不是东奉齐梁西朝魏姜?天子……嗤。”

    数百年的战乱使得天下百姓都失去了对皇室的敬畏,昨儿是这家当皇帝,转瞬间又被那家打灭,皇帝的位置轮到下家来坐。来来往往折腾了无数次,老百姓们麻木了,世家们更没什么敬畏之心。

    皇帝登基之后,对太后母族并不亲近,甚至纵容齐莺欺辱过南宫宏德宠妾所生的幼子。南宫家在朝中得不到尊重,自然也无法从中获取收益。这种情况下,作为家有万亩良田的大世家,南宫家也得考虑考虑,自家会不会成为继河阳党人之后,下一个被扩隐的肥羊?

    要说起兵造反,南宫宏德也没有这份主动上进的心气。

    但是,如果粱安侯府先一步造反,那就是王失其鹿、天下共逐了。

    阆绘一脚把侄儿踹下墙头,马上就有士兵闻声围了上来。

    “请通禀南宫将军,南和旧友求见。”阆绘风度翩翩地说。

    作为南宫宏德的同窗好友,阆绘此行,正是来与南宫宏德商讨结盟之事。

    粱安侯已经带兵进皇城了,这一份底线突破之后,也没什么人关心皇帝的死活。

    大概其是没救了?

    粱安侯总不会留着皇帝,随时等着天下勤王吧?

    在京的河阳党人与粱安侯府结下了深仇,就算河阳党人主动示好,说我不记恨你,那仇都算在阉党和皇帝头上,手握精兵与生杀大权的粱安侯肯相信么?

    所以,阆绘等人必然要寻找退路。

    身为皇帝母族的南宫家处境也很不妙。就算南宫宏德故意不带兵去勤王,任凭粱安侯府进皇城厮杀,粱安侯府就能相信南宫家与自己可以相安无事么?南宫宏德手里有兵,有为皇帝复仇的大义名分,粱安侯府不把南宫宏德整治清楚了,京城中谁都别想安稳。

    所以,阆绘在得到粱安侯杀进皇城的消息之后,掉头拍马直奔城郊黄衣军营盘。

    ※

    伏传认为,前事曝光之后,粱安侯会派人来清理门户,拿韩琳的人头向阉党和皇帝交差。

    这时候他只要在旁边轻轻推一把,粱安侯府自然分裂。一旦韩琳叛家自立,必然要寻求立足的地盘,顺便就能解决历史上荼毒困扰南面二十多年的贼乱。

    谢青鹤说,最坏的朝廷,也好过最有治的乱世,这句话在闹贼的南郡就是明证。

    叛贼在拿刀举事之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可怜百姓,一旦拿起屠刀烧县衙抢富户之后,凶性就会复苏,从羊变狼只在瞬息之间。训练有素的朝廷兵卒知道军规军法,朝廷的将领也会害怕朝野议论、御史弹劾,并不敢肆无忌惮地作乱,无法无天的逆贼可不管什么军规律法,只知道烧杀抢掠。

    大地主通常蓄养私兵,并不好惹。散落在乡野的平民百姓就好抢多了。在杀戮抢夺时,这群悍匪并不会想起自己也曾经是穷苦百姓,对自己的加害对象手下留情,反而会凭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可劲儿挑选软柿子捏。

    又因落草从贼朝不保夕,许多叛军兵卒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朝廷大军剿灭,没有未来的人毫无底线可言,每天都在吃断头饭,每天都在活最后一天,每天都尽情宣泄恶念,赚个死也不亏。

    伏传认为,他的决定是一石二鸟。

    一来断绝了河阳党人对粟河、万象两郡的控制,二来也可消弭贼祸,拯救南郡百姓于兵灾。

    唯一不厚道的一点,就是逼得韩琳不得不与家族决裂。

    然而。

    他高估了这个时代皇权的地位,也低估了粱安侯的杀伐决断。

    韩琳在万象郡没有等到来自粱安侯府的赐死或是刺杀,先等到了皇帝驾崩,幼弟登基,亲爹粱安侯韩漱石被加封为太师,领大将军实职,直接开了大将军府?!

    “世子,张里率部冲营!”底下快马来报。

    韩琳即刻率兵回援。

    领头冲营的确实是被他撵进大山的贼首张里,然而,跟着张里来冲营的兵卒个个手持长兵,身披软甲,哪里是只会提着锄头胡乱冲撞的农民?

    ——这是世家在背后发力了。

    从一开始,南郡的贼乱,就与世家故意官逼民反脱不开关系。

    仓促应对之下,韩琳吃了大亏,险些被冲破阵营。得亏大郎守得紧,陷落在战阵中的韩琳才不曾被阆家蓄养的死士掳走。被派往邻乡的小股骑兵回援,方才扎住了阵脚,勉强打退了“叛军”。

    “都是阆家的私兵。”韩琳左臂中箭,鲜血哗哗地流。

    大郎默不吭声地给他止血上药,缠好伤处。

    “你师父是不是早就料到有此一日了?”韩琳看着大郎就想起伏传,想起京城中发生的一切,气得心肝脾肺肾一起疼。

    粱安侯确实不会拿他的脑袋去向阉党和皇帝交差,因为,阉党和皇帝都已经没了!

    可他的处境就安全了吗?

    完全没有!

    粱安侯绝不会忘记他的背叛,一旦有机会,或是用不上他了,粱安侯绝对会摘了他的脑袋。

    如今粱安侯在京中谈不上安稳,他在万象驻兵,算是粱安侯府的一条退路。

    而且,阆家、萧家、田家在南边势力极大,他再次驻兵,也能震慑那三家。若三家真有“提兵勤王”的想法,他就是粱安侯府立在南边的第一道屏障。

    对于韩琳来说,他就是举世皆敌。粱安侯府不安稳的时候,他要帮着粱安侯府一致对外。粱安侯府安定下来了,他就要应对来自亲爹的问罪报复了!

    这一切变乱的根源,都是因为伏传!

    “这个忘恩负义的小草郎……”韩琳恨得牙痒痒。

    大郎收拾好药箱,躬身道:“卫郎,我小师父到了,想来拜见您。”

    韩琳愕然道:“草郎么?”

    这会儿就顾不上撮牙花了,惊喜地说:“快请他来!为何不早说?!”

    大郎:“……”

    你不是才骂他吗?我怎么知道你这么口是心非?

    ※

    谢青鹤与二郎住在乡下养伤。

    赁下的小院儿虽说就在官道附近,可这年月人烟荒稀,最近的村寨也在十多里外。

    小院儿的原主人就是嫌这地方没什么邻人,独自住着不大方便——遇到强人土匪是必死无疑,若是遇见老虎之类的猛兽下山觅食,一个人一把镰刀,基本上也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所以,那原主就搬到十多里外的村子里去了,宁可去腆着脸当外姓人,也好过被老虎吃了。

    独自住在这样的农家小院里,过的基本上就是与世隔绝的日子。

    皇帝驾崩、幼帝登基,那十多里外的村子都有县上的差人去宣旨,命令全村缟素、为国丧举哀。转道这边只有孤门独院的谢青鹤就被完美遗忘。

    一直到数月之后,伏传在韩琳那边安置下来,让三娘来送了一封信。

    谢青鹤才知道,哦,小师弟把皇帝都整死了啊?

    粱安侯悍然逼宫一事,在谢青鹤看来也是挺意外的,伏传就更不可能预料得到了。

    这种得罪了皇帝就干脆干死皇帝的莽事,一般都是搞事情活不过三年的莽夫手段。粱安侯奇葩的地方在于,干死皇帝之后,他就突然不莽夫了——没有窃国自立为帝,而是扶立了年仅七岁的幼帝。

    幼帝生母早逝,由先帝贵妃田氏抚育,田贵太妃就是河阳党出身。

    先帝邓皇后被尊为太后,这位邓太后则是南宫宏德的外甥女,与南宫家关系很亲厚。

    粱安侯干得最绝的一件事,是他干掉了皇帝,干掉了齐莺,却没有干掉阉党。

    齐莺死后,齐莺的干儿子蔺百事走马上任,成为新一任掌宫太监。换句话说,真正抚养(控制)幼帝的,既不是田贵太妃,也不是邓太后,而是仰粱安侯鼻息的新阉党魁首,蔺大监。

    这种平衡太脆弱了。

    就算河阳党人和南宫家不惹事,不出三五年,但凡幼帝稍微懂事,京中必然又会生乱。

    而且,河阳党人与南宫家,真能忍得住不生事?

    粱安侯也不可能等着幼帝长大!

    待谢青鹤看完了伏传的亲笔信,三娘又转述了伏传的思念与担忧:“小师父说,看看大师父身体恢复得如何了?若是稍好了一些,能走能跑,还是想请大师父往万象居住。”

    谢青鹤落脚的地方离京城太近,伏传担心一旦京城动乱,兵灾会牵连到谢青鹤处。

    万象虽说也不安稳,又是闹贼,又有世家虎视眈眈,但是有伏传亲自守护,万军之中,也能保证谢青鹤安然无恙。

    谢青鹤略微沉吟。

    三娘将目光转向小儿子,二郎就微微摇头。

    不好。大师父身体一直都不好。

    “我给他写一封信,你捎带给他。”谢青鹤披衣起身,二郎忙上前搀扶。

    走了几步到书案前坐下,二郎铺纸研墨,谢青鹤坐着就觉得晕眩。歇息片刻之后,二郎将墨备好,笔润好才给他,他拿着笔才惊觉臂上无力,勉强写了两笔,就知道这信不写比写了好。

    若是被伏传看出他笔迹下的无力虚弱,只怕又要牵肠挂肚,恨不得马上赶回来了。

    谢青鹤放下笔:“还是给他带话吧。”

    “你跟他说,我有自保之力,身体还得再养一养。等我能够坐车了,就南下去与他会和。人生一世,来日方长。好好专注自己,修行重要。”既然是让三娘转述,许多私密的话就只能泛指。

    在三娘与二郎看来,谢青鹤与伏传的行事根本就让人看不懂。

    如今谢青鹤病得这么严重,说不得三两年就死了。伏传明明也很舍不得他,却又不肯陪着他最后一程,反而去围着韩琳打转。偏偏二人传信带话,又这么情意绵绵……

    三娘离去之后,谢青鹤坐在书案边上,看着那支笔。

    笔,微微动了一下。

    谢青鹤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然而,不必用眼睛去看,他知道那一瞬间的感觉,就是他动了念,笔就随之动了!

    此时不说修行筑基,他的身体状态比普通人还不如。

    可是,就是这种近乎废人的状态下,他做到了健康时无法做到的事!

    凡人的皮囊与魂魄是互相制衡的关系,魂魄主宰皮囊,皮囊守护魂魄。魂魄若强于皮囊,凡人心猿意马之下,皮囊必然会在魂魄的妄想之下四分五裂、化为乌有。皮囊若强于魂魄,则意志不行,堕入无边欲念之中,杀戮、淫念、暴食……与禽兽无异。

    所以,正统的修行之法,必然是肉身与神魂共同成长,哪一环弱势都会酿成祸端。

    不修者无法入道,皮囊既然羸弱,神魂也不敢强大。

    在此之前,为了保护皮囊的安全,谢青鹤都会尽量压制自己的神魂,哪怕皮囊资质再坏,他也会努力锻体,做不到身强体壮,起码做到身体安康,不成拖累。

    如今的虚弱是个意外。

    ……意外的惊喜。

    “二郎。”谢青鹤吩咐。

    二郎屁颠屁颠跑进来,施礼道:“大师父,今日教我什么秘法啊?”

    谢青鹤顿了一下,说:“你给小师父写一封信。请他若是有空,亲自来见我。”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这事不着急。有空时再来就行了。”

    他的神魂太强大了,他能做到的事,普通人未必能做得到。

    他深信这条路可以往前试探,不过,光凭他一个人无法完善此修法,得让伏传帮忙物色人选。

    二郎愕然道:“我去送信?”

    他还记得小师父临别时留下的死命令,要他照顾大师父,寸步不离。

    “三娘才走了半天,你快一些,还能赶得上。”谢青鹤说。

    谢青鹤的吩咐总是平平淡淡,听上去就是天经地义,没有半点可商榷的余地。二郎被他理所当然的态度带着跑了,也顾不上数月前伏传的吩咐,匆匆忙忙地朝着三娘离开的方向追去。

    反正就是带一句话,还写什么信?又不是大师父亲笔。追上阿娘之后,让阿娘写一封也使得。

    待二郎去得远了,谢青鹤才故意截断自己一道气脉,马上呕出一口逆血。

    他伏在书案上,看着搁在笔山的那支笔。

    笔,竖了起来。

    哪怕只有极其短暂的一瞬间,竖起的笔马上又倒了下去,谢青鹤还是捕捉到了那一丝灵犀。

    意出壳外。

    御意使器。

    则,谓之神。

    “可以称之为,强神御器法。”

    谢青鹤也有心花怒放之想,正要起身记录,发现自己根本起不来。

    对自己下手太狠了。被他截断的那条气脉主宰了大半个皮囊的气行,虽然验证了削弱皮囊、加强神魂的器修之法可行,但是,这会儿是真的起不来了。

    谢青鹤就这么呆呆地趴在书案上,一直到次日天亮,旭日东升。

    万物苏醒的生气随着阳气升腾,谢青鹤缓缓恢复了行动力,慢慢挪到屋檐下,去晒太阳。

    恍惚间,仿佛听见有人唱歌。

    ……

    他跟着根本不存在的歌声,轻轻地哼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伏传的身影似乎出现在眼前,又仿佛远在天边。

    “我的皮囊坏啦。”谢青鹤眯起眼睛,萦绕了数月的思念,一次次被他驱散,一次次从心中生起,直到此时,终于再也无法自欺欺人,“我的皮囊撑不起情志,我每天都会想你一遍。”

    “我想吃你泡的茶。想听你唱歌。想捏捏你的耳朵。”

    他分明想捏伏传的脸颊,亲吻伏传的嘴唇,去做更亲密的事。

    只是,他的教养不允许他说这样的话。

    哪怕是在独处。哪怕身边无人窥看。

    也许。

    从此以后,再也不想分开了。

    ※

    二郎去了一整夜,回来又花了大半天。

    他吭哧吭哧奔回官道旁边的小院时,惊愕地发现,坐在屋檐下的大师父……

    “大师父?”

    二郎声音颤抖,带着几分不可置信。

    这人明明穿着大师父的衣裳,可是,完全不是大师父的模样!

    大师父脸没有这么俊秀英气,大师父的皮肤也没有健康白皙,大师父个儿矮肩圆,大师父短胳膊短腿儿……总而言之,这个人,他!绝对不是大师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