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送,还是不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咋一听,洪命夏的话考虑周全,其实就是不敢担风险的体现。要是主张送去建虏,那么得罪的是士林;如果主张不送,那么又会有惹怒建虏的风险。

    其实,李棩现在的想法和洪命夏是一致的。只不过,这事拖着也不成,最终还是得做出决断来。

    扫视了一下众臣,李棩最终把目光落在了右议政郑致和的身上,他想了起来,前任济州牧使洪宇亮,正是经由郑致和推荐升上王廷来的,只是这个时候估计还在半路上。

    算算时间,那明使李逸澜的事情,应该也正好是洪宇亮在处理。

    既然如此,那就先让郑致和说说吧。想到这里,李棩点了郑致和的名字:“郑议政,刚才李刑判的汇报和洪议政的分析,你也听到了。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

    郑致和方才在心里责备洪宇亮,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向自己汇报,反而让李庆亿将消息最先汇报了出来,以至于现在自己毫无准备。

    不用多想,郑致和都知道对于这件事,山党和汉党之间肯定立场完全不同。而郑致和自己,则需要揣摩当今王上的立场。

    趁着洪命夏说场面话的时候,郑致和已经想好了言辞。此时李棩提问,郑致和便沉着回应道:“此事难以一直保密,依臣看,不如还是押送北京。”

    相比起洪命夏的话,郑致和这话显然是立场坚定了。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众臣神情各异。

    李棩心中暗赞,嘴上却叹息道:“根据汇报,这些人都未曾剃头,要把他们送去清国,恐怕会不乐意吧。”

    郑致和连忙称是,又道:“确实如此。当初大明时,漂流来的人,只需要跟着朝天使一起回北京即可。而到了现在的清国,则虽然是我东国非常小的事,也必然会盯得紧紧的。”

    “依臣之见,我东国应该专门派官,将漂流人押送清国,同时咨文清国礼部,说明缘由,如此方无后患啊!”

    李棩终于忍不住点了点头,郑致和不愧是寡人一手提拔上来的人,这番话竟和寡人心中所想几乎一致!看到王上点了头,看来是要同意郑致和的意见,都承旨闵维重心中着急,身为山党新的领军人,闵维重历来亲明贬清,这个时候当然不能看着大明使者被送去建虏那里送死。

    可是一时间,闵维重又找不出郑致和说法中的漏洞。情急之下,闵维重只能匆忙说道:“如果有机会做到没有后患的话,还要将他们入送北京,难免令人不忍。”

    李棩心中一动,追问道:“那依闵承旨的话,有何办法,可以做到没有后患呢?”

    闵维重来不及细想,答道:“听闻这些人其实是想去日本,依臣所见,不如宣称他们是耶稣宗门之徒,入送日本,如此一来,则可以不告知清国。”

    李棩暗叹,还以为你有何高见,没想到竟然提出来这种建议。只是闵维重毕竟出自权门世家,现在又是山党领袖,清议之首,李棩总得给他留点面子。

    想到这里,李棩缓缓说道:“即使托以耶稣宗门之事,不与清国汇报。清国一旦最终有所听闻,也必然不喜。”

    虽然没有直接否定闵维重的话,但李棩认为自己的倾向还是表露得比较明显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