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此刻,他对太上皇的态度,仅仅是不希望自己的亲生父亲躺在病榻上。

    等明宣与太上皇多说了会儿话,露出了疲态,明宣和皇帝等人小心出了宫殿。

    皇帝看向好几个月不见的儿子,叹道:“你先回东宫休整一下,一会儿晚膳和朕与母后一起用。”

    明宣其实刚才也是强撑着,也没拒绝,像自己的父皇母后行礼告退。

    看着明宣离去的背影,皇帝忍不住感慨,“明宣这回回来稳重了许多,看来在外边历练,吃了不少苦。”

    皇后听了却是沉默了少许,道:“皇上,您说明宣还怨臣妾吗?”

    “你该相信咱们明宣,他未必是怨你,只是过不了心里那个坎,终归是咱们以前保护太过,让他以为这世间非黑即白,但实则什么情况,他不知,我们还不知道吗?

    再说了,当初有多少人期望明宣和我们离心,他们为了自己的算盘,但明宣却不是糊涂的,对那些人也疏离许多。

    这些年虽然一直不愿大婚,但朕猜,未必是和你置气,他只是想多历练一些,不想早早的站在朝堂上。

    你看这些年,他虽然低调,但办的那个学院就出了不少人才,还笼络了不少人,得了他们的衷心拥戴。

    这几次出京,办的差事也十分稳妥。你不必担心了!”

    皇后闻言幽幽地叹了口气,道:“皇上倒是大气,臣妾倒是没有埋怨孩子的意思,只是当年是臣妾做了恶人,臣妾的心也是难受的,比起明宣的一些埋怨,臣妾只担心他憋在心里,闷坏了。”

    说起当初,皇帝表情也不太自在,其实他也承认,皇后也为自己背锅了。

    明宣自被立为太子,一路上十分顺畅,在学业上深受夸赞,其他方面,作为皇帝唯一的嫡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哪怕再愚蠢的人都明白,明宣的地位板上钉钉。

    就算是朝廷中一向标榜不掺和夺嫡之事的孤臣们,也不会想着得罪明宣这个太子。

    没办法,历朝历代很少有且只有一个儿子的情况,其他人想要争也没有资格。

    所以在皇帝看来,明宣一路上其实根本没遇到过什么挫折。

    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更何况皇帝还有这万里江山要托付给太子,容不得皇帝不忧心。

    皇帝当然不会刻意给明宣制造什么挫折,只是在皇帝眼中,明宣的性子到底有些古怪。

    他有些愧疚于当年将明宣当女孩子养。

    一些难听的话不会刻意传到他耳边,但皇帝的耳目遍布朝堂,他不是没听过有嚼舌根子的人议论,说明宣被娇养成了女儿家,性子古怪云云。

    他气愤的同时,也难免有些忧虑。

    就算是换做勋贵大臣家,未来的当家人哪里有些不妥也不算大事,但换做未来的帝国主人,以儒家正统自居的士大夫们期盼的可是一位明君。

    皇帝倒不会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可即使作为一个平凡的长辈,也不愿孩子不走正途啊!

    前些年皇帝一直觉得明宣那个怜香惜玉的毛病有些问题,让他想到了荣国府含玉而生的贾宝玉。

    前些年也有许多人拿明宣和那个贾宝玉比较,这让皇帝怎么受得了?

    耳目众多的皇帝自然清楚贾宝玉的真实情况。

    要皇帝说,那个贾宝玉没有一点比得上自家儿子。

    学业上也就不说了,自家明宣当年创建的那个学院收揽了许多俊才,即使如此,在这些人里,明宣不仅仅靠着身份,就足以让他们信服。

    而那个贾宝玉甚至还厮混在内宅,被长辈溺爱,有时候和几个纨绔子弟喝酒作诗,能做得几句歪诗,颇有灵气,但也就那样了。

    但不得不说,皇帝仍有一种恐慌,他生怕儿子长成贾宝玉那样。

    所以皇帝才示意皇后用了一些手段,让儿子不要太过轻信女子。

    只明宣是真聪明,发现了也没言语,只是渐渐沉默了些。

    后来身边的宫女也都发嫁了出去,只剩下几个积年的老嬷嬷。

    然后连皇帝都觉得有时候,不知道明宣在想些什么。

    这让皇帝皇后都有些后悔,不该那般算计明宣。如今的情况倒显得有些物极必反了。

    但好在如今明宣也没反对他母后说的准备大婚的事情。

    虽然皇帝也知道,这其中还是为太上皇的成分居多,但心中还是欣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