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贾化出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意义上,也是一种施恩的手段。

    按照常理,以后贾雨村也会成为林家在官场的一个人脉。

    更别说贾雨村对外宣称与夫人贾敏家乃是同宗,林海所在的林家人丁单薄,对妻子娘家的人伸一把手更是情理之中。

    只是谁也没料到,贾雨村为了权势再次起复后,再也没了当初得罪人的想法,一点文人士大夫的风骨也没了。后来的葫芦案,坐视恩人甄士隐之女甄英莲被带走为奴为婢,可见为了官帽,贾雨村已经不记着恩情了。

    但是后来贾雨村成为贾家宁荣两府覆灭的刀,倒像是因果报应,替黛玉报了仇了。

    原本听到贾雨村的名字时,明宣还想着,是不是提醒一下自家这个蒙师,免得引狼入室。

    但思来想后,贾雨村这种人,官场上实在常见,若是你一直顺遂,他们便巴结着你,若你一朝落难,那就小心这些人的反噬了,林如海在宦海沉浮多年,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没想到,荣国府在他死后如此冷待黛玉,导致黛玉死亡。

    荣国府这等功勋之后,自身竟也有落幕的时候,树倒猢狲散,贾雨村后来反噬,也是官场人之常情。

    对此明宣已经不如前世初读红楼时那般愤懑,但也别想明宣对贾雨村有何好感,说白了,前世经历过的事情,在今世明宣失去了一切记忆后,仍还让明宣受了不少影响,很多秉性也早早就定了,让明宣很难对一些事情认同。

    譬如贾雨村这种人,按照明宣的秉性,既然已经革了职,正该永不录用才成,可偏偏如今即使最正直的文人士大夫,比如明宣的蒙师林海,在官场上都下意识的留一条后路。

    为贾雨村举荐,一方面是看重贾雨村才华,另一方面,怕也是想着不得罪人吧,毕竟贾雨村就算在他这找不到机会,但到底是进士出身,就算艰难些,也能找到路子重回官场,与其得罪了人,还不如施个人情。

    也是想透了这点,明宣心中忍不住叹息,林海在他心中的地位骤然落地,也罢,本就不是圣人,都是凡人,都有私心啊!

    对明宣的心思并不了解的贾琏,其实也不怎么喜欢贾雨村这个人,道:“殿下,贾琏的父亲说,这贾雨村上来就和荣国府攀亲,可见其秉性,不可多亲近,这次贾雨村明着为我抱不平,实则暗地里另有心思,要不是他是林姑父举荐过来的父亲怕是都要把他打出去了!”

    明宣闻言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这贾雨村确实有问题,正该打出去了事,不过既然是林师举荐的人,待我给林师写封信,告知这贾雨村的作为,省的林师多心!”

    贾琏一听,连忙称谢,又见明宣兴致不高,忙小心退下,毕竟他如今的分数岌岌可危,他可不敢保证让太孙为他开后门,若是到时学业没有及格要留级,给太孙留下了太差的印象就不好了。

    等贾琏走后,明宣无趣的叹了口气,展开纸,提笔便写了一封信,写完晾凉以后装进信封,让人去送信到扬州林海手里。

    待过了两日,又是休沐的时候,明宣回到东宫,与太子太子妃一起用膳,明宣并未瞒着太子这事,甚至把自己的考虑也告诉了太子。

    “父王,我猜着贾赦让贾琏给我说那些话,一方面是想表忠心,撇清自己没有怨愤之意。

    另一方面怕是想着试探我的心思然后投其所好,以往我也在外人跟前说的话都稍有些愤世嫉俗的意思,对贾雨村这等罪名无可挑剔的官员是想来看不惯的,贾琏话中也看不惯,看着不像是演戏,想来是贾赦刻意引导的缘故。更甚者说,贾赦怕是早早就得了林师的信了。”明宣斟酌着说道。

    明宣不相信教导自己好几年的林海会不知道自己的秉性,那会儿自己虽没有记忆,但实际上受前世影响更重,是非分明的厉害,有时候听到不和自己心思的言论,还会和林海争辩起来。

    太子了然的点了点头,然后放下筷子,问道:“既然你知道贾赦的心思,那为何还这么做呢?”

    明宣听了这话笑了笑,道:“儿子又不是别人想要儿子做什么,我偏不做什么的别扭性子,如今儿子也大了,知道这世上的事情并非不是黑就是白的,有些事心里边知道就行。

    而且儿子也确实看不惯贾雨村那般贪腐酷吏为一方父母官,这般人物经历了一场挫折后,再起复的话,谁知是什么秉性?

    最重要的是,这次贾雨村故意挑拨贾赦贾琏的事情想来不是假的,如此看来,这贾雨村背后还有其他人指使,我虽不知是怎么回事,但好歹贾琏贾赦也有一片忠心,倒也不好凉了他们的心。

    所以也不妨借由此事,也表明儿子的心思,若是能栽梧桐引凤凰栖居,引来忠直之士,那便是意外之喜了。”

    听到这太子带着赞许的目光看着明宣,感叹自家儿子成长的真是快,但还是嘱咐道:“你如今年纪,能想着多也是不错了,不过也要记得分寸,不管要做什么,之前先仔细想想利弊,虽然忠直君子可用,但小人也不可小视,知道吗?”

    明宣闻言忍不住苦笑,道:“儿子自然知道,想来等这阵风声过去,贾雨村想要重新复起也并不难,这官场上的人总能找到漏洞,毕竟官官相护嘛!而且就算贾雨村不能复起,朝中此类之人怕也不少。”

    不是明宣泄气,明宣仔细研究过本朝的规矩,像是被革职的官员里,重新起复的并不少,其中当然有因言获罪,只是说了实诚话被圣上不喜便被革了职的,但此类官员还是少数。

    更多的都是因为犯了什么罪过,被人不小心发现了,偏偏这国法对士大夫优容,不过是革职处理,找到时机或者人脉,还能重新复起,就跟过家家似的,罚酒三杯就算完了,后边还继续当官。

    太子听了冷笑道:“明宣放心,这股风气正该杀一杀,父王心里有数!”

    喜欢红楼之一代圣君请大家收藏:()红楼之一代圣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