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魏忠贤的去留(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东林党与阉党,干脆以一派为主,另一派靠边站算了。

    怎么选?

    当然选听话的!

    当然,也不是说离了魏忠贤就不行,重新扶持一个阉党也是一个选项。

    可惜,既费时又费力,一时半会也没有合适人选。

    崇祯朝有名的几个太监,比如曹化淳王承恩高起潜等都不行,忠心没问题,能力不行,这些人都是被儒生教出来的,做事也与文官一样循规蹈矩束手束脚。

    尤其是曹化淳,这厮与东林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最闹心的是这些太监都比较爱惜名声,这就不能忍了。

    你们要名声,谁来干脏活?

    难道让朱由检替你们干吗?

    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到了明亡,这些太监大都没有什么太大恶名,反倒是朱由检,被黑的体无完肤。

    既然如此,要你们何用?

    劳资用你们是为了对抗文官的,不是让你们交朋友的。

    总而言之,武强需要一个打手,而魏忠贤则是个可靠的强力打手。

    当然,也仅仅是打手,除此之外不要期望他能有什么惊喜。魏忠贤野路子出身,最大的问题就是纵观其行为,没有政治家的视野与能力,只有小农式的见识和狡猾。

    比如同样是拉帮结派,魏忠贤就只会认干儿子干孙子,人家东林党就高明多了——讲学认同门,多么高大上。

    如果没有武强穿越这个因素,限于魏忠贤的见识能力,即使留着他,顶天也就是能给大明续命十几年,要治好大明的综合症是绝无可能的。

    不过,有了武强这个意外因素带来的后世对明朝灭亡的各种反思与检讨,搭配着魏忠贤的狠辣手腕与执行力就相得益彰了,挽救大明也不是不可能的。

    “留下魏忠贤!”武强打定了主意:“嗯,后手还是要留的。”

    政治是冰冷与血腥的,权力是需要制衡的,像天启那样的信任度,武强自问是做不到的,一些必要的安排还是必须的。

    继续分析应该从哪开始下手。

    问题很明显,首先要解决的是军事,是后金与山西民乱,这俩问题不解决,别的都无从谈起。

    何况,手里握有刀把子,说话才硬气,做事才有底气。

    编练新军是必须的,大明原有的刀把子已经烂没了,对后金连年战败不说,对付农民军都不堪使用。

    孙承宗练出的关宁军号称精锐,却连野战的勇气都没有,只能缩在城里当乌龟,而且还有个卖队友的恶习。

    东江镇屡屡报捷,其实都是小打小闹,骚扰可以,正面作战就算了。

    可问题来了,打仗是要钱的,没钱说个几把!

    钱从哪来?

    加农赋?历史证明这是一条死路!

    商税?收不到啊!朱元璋制定的奇葩税则是一个原因,官僚阶层的抵制是一个原因。

    这样看来,开源暂时没希望,只能从节流上打主意了。

    京营名义上还有十几万的兵力,清理一下,弄出几万名额没问题。不过,能在京营捞油水的,除了勋贵就是外戚,这活还得魏忠贤来干。

    九边清军,应该也可以清理出一些空额。

    军饷大户辽东,每年600万军饷啊,历史上圆嘟嘟清军,号称降到了480万,虽然其中花活甚多,可也说明降到这个数字不会刺激过分导致兵变。

    还有东江镇,其中虚头甚多,不过数额每年只有几十万,相对于他们起的作用,还算值得,可以考虑拖后再说。

    这样算一算,各处扣一扣,搞出编练三五万新军的费用是没问题了。至于以后,有三五万新军在手,有皇帝的大义名分,谁还敢螳臂当车?

    想明白后,武强放下心来,之所以这些日子躲在乾清宫,原因既有对未来的恐惧,又有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拿定主意后,好像绷了许久的弓弦突然松了一样,武强只觉得浑身轻松:“这世上再没有武强这个人了,以后,我就是朱由检,我就是崇祯!”

    -----------------

    题外话,

    东林党,其不比阉党好多少,也不比阉党坏多少,同样是些治国无能扯皮有方的货色,双方都是混日子的贪污犯,谁也别笑话谁。

    虽然后世阉党的名声臭不可闻,东林党好像都很清高,可实际上,这不过是自我标榜罢了。

    嗯,这一点不得不服,无论怎么样,东林党总能找到办法占据道德制高点。

    不过,同样是因为他们自我包装的太好,当后世将其一层层的包装纸揭去,发现他们只是徒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其实只是腐烂官僚中的一员,结果就是黑东林党则成为一种潮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