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财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毋庸置疑,开中制弊端很多,比如权贵外戚利用权势不运粮就能搞到盐引。

    但是,有弊端的军粮供应总是比没有军粮供应好吧!

    当然,如果能整顿吏治并对边军粮食供应做出安排,还是纳银合算。

    很简单的算法,每人按年消费30斤计算,1.5亿人就是45亿斤,折合盐引就是2000多万,每引别说5钱,就是2钱银子都不是小数。

    据说扬州盐商能动用数以千万计的银子,还不是在这里面偷的。

    抛开利弊不说,这几条都得借助于官僚体系来执行。

    如果你对官僚体系有信心,尽管放手去做吧!

    朱由检坐在那里发呆,郭允厚说的他都知道,只是都不是现在能做敢做的,这让他很无奈。

    作为皇帝,想收拾哪一个人不要太简单,可要想收拾一个集团就得好好掂量一下了。

    目前来说,也只有一个太监集团是他敢动的;一个皇亲集团也敢动,不过后果会很严重;勋贵外戚或许可以,后果莫测。

    收拾太监,不但没人阻拦,还会有n多人叫‘皇上圣明’。

    收拾皇亲,别人也只会冷眼旁观,不过会不会再出一个宁王可就难说了。

    收拾勋贵外戚,文官肯定会袖手,不过后果不好说。历史上,崇祯的五皇子就是被吓死的,死前大喊皇帝薄待外戚。

    收拾文官集团?别看文官没枪杆子,他们有一百种阴招坑你。

    郭允厚见朱由检直摇头,又道:“还有加征辽饷之法,只是弊端甚多,恐怕得不偿失。

    请陛下恕臣无能,除此之外,臣实在是无计可施了。”

    “加征辽饷之说,以后提也休提。”朱由检一口否定。

    开玩笑,等财政稍有起色,我还想给五省免一些辽饷呢。

    “陛下,还有一事,您登基时已经减免了一些陈年逋赋,但现在各省府多有抱怨,均称税赋沉重,民已不堪其负,请求再减免一些逋赋。”

    “郭尚书怎么看?”

    “臣以为,此风不可涨。

    各地欠赋由来已久,历代先帝也多有减免。

    如果是平常年份,免了也就免了,可现在财计窘迫,免不得啊。”

    朱由检叹了口气,意兴阑珊:“就依你之见,下文申饬吧。再上个逋赋题本,朕会让阁臣就此事拿出个章程。

    郭尚书提的几个办法都是对的,只是朕困于时局,现在还不能做。

    你回去将这些想法整理一遍,如何做怎么个章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用密奏交给朕。

    还有,朕听闻你尚算清廉,不过朝中的一些陋规估计你也不能免俗,朕对此既往不咎。以后,能不收的就别收了,否则……

    郭尚书退下吧。”

    “遵旨,臣告退。”

    出了文华殿,郭允厚直想大笑!

    密奏之权!既往不咎!

    很明显,皇帝对他已经视作心腹了,即使不是心腹也是近臣。

    ——————

    魏忠贤在东厂衙门大堂里也在发呆。

    君心难测,说起来皇帝好像很神秘。其实皇帝也是人,皇帝的想法也是可以猜测的。

    这个皇帝的想法他就看的很清楚,既想用他,又不是太信任他,要打压他,免得他尾大不掉威胁到皇帝。

    当然,还有一个基本可以排除的可能,就是稳住他再收拾他,从几次见面交谈,他已经确认了这一点。

    只是,皇帝还是太年轻,也没有经验,做事难免漏洞百出。

    想让朝堂动起来,想法是好的,可是还要用他的消息已经传遍内外,还动个屁啊。

    在皇后面前说这个,皇帝你也不看看皇后宫里多少人,皇后又是哪里人?

    让我不要声张,你倒好,闹得满城皆知,玩个屁!

    “小的恭喜厂公,贺喜厂公。”李朝钦进来,见魏忠贤心不在焉的样子,忙凑趣道。

    “喜从何来?”

    “厂公就别逗小的了,消息都传遍了。”

    “传遍了?”

    “当天就传出来了。”又凑过来小声道:“还传说皇帝陛下梅开三度呢,据说皇后次日午时方起床。”

    魏忠贤正在烦心时,闻言一个大嘴巴就扇了上去:“滚,乱嚼舌头,信不信爷给你拔去?”

    这事办的,搞砸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