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兴废由人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大人,你看是不是再追五百里,一举把他们大本营也端了,以绝后患。”江芜茗问张信。

    “现在已经是下半夜了,将士们连夜奔袭杀敌也累了,咱们把战场清理下,将这些死去的鞑靼兵都安葬了,大家伙扎营睡一觉,休息够了,明天再出发追击吧。”张信一脸疲态,他没有忘记自己如今主将的身份,他不想这么快就回去,面对那些当泥水匠改路牌,当切豆腐的规划井田制,还有当大内密探监视燕王今天又吃了几碗饭的工作。

    江芜茗知道,蒙古将领的这番话绝不是信口胡诌的,向前一步还是后退一步,站在整个江山社稷的角度,居高临下应该慎重考虑,少了一个善战的王爷多了一场战争灾难,这估计是金銮殿里埋头研究周朝建制的书呆子们始料不及的。

    “通知北平布政使他们说明咱们这里的情况,让他们汇报朝廷,咱们留在这儿继续向前追踪鞑靼敌军,暂时先不回去了。”张信交代下去,身在朝中为官,行军办事还是要有章法,鞑靼扰边,可大可小,换在以往燕王在的时候,小菜一碟,可现在朝中局势变了,事事多汇报,总是没错的。

    狂奔了一夜,将士们确实累了,打扫完战场,众人睡了个好觉。

    张信却迟迟睡不着,心中无比烦闷,蒙古将领的话,也许是这场朝廷权利内斗最可怕的结果。

    如果到时候燕王真的死了,蒙古真的大举入侵,他和谢贵还有张昺三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守得住大明朝的北大门吗?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作战经验不足,无法应付骁勇善战大举进攻的敌军。而另一个二品的都指挥使谢贵,已经六十四岁了,尽管早年当过河南卫指挥佥事,但是年纪太老了。张昺更不用说,以前是工部侍郎,负责画图纸建房子的,书生出身的布政使。

    他们这三个人组成的草头班子,对于大型战役,实在是没有什么胜算。

    张信迷迷糊糊的睡去,睁眼时,已经到了中午,梳洗整理好步出营帐,江芜茗拿来一张纸条。

    “大人,布政使把咱们昨晚的情况汇报了朝廷,朝廷传令下了这样的旨意。”

    张信打开一看,纸条上,赫然写着八个字:穷寇莫追,回城削燕。

    他不可置信的看着这八个字,“穷寇?”他们以为蒙古兵是小兵小将小虾米?

    大明对蒙古的战争,开国至今陆陆续续打了二十多年,若是“穷寇”,他们如何敢来北平烧杀抢掠?

    被鞑靼杀掉了一百多个百姓,对于建文皇帝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是吧?

    张信越想越气,脸色通红,掩饰不住心中的暴怒,把这八个字的字条撕了个粉碎。

    “一群杂种!”

    “大人,在下把杨璟叫来,一同商议商议吧。”江芜茗看见张信这番暴怒生气的样子,心里反倒是异常欣喜。

    是的,张信已经动摇了,深深地动摇了。

    张信,是个实干派,有立场有想法,不是趋炎附势盲从之辈。

    他不赞同朝廷大张旗鼓劳民伤财恢复周朝古制,不赞同务虚作风的改周朝路牌地名,不赞同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意义的井田制,甚至于,从这一刻开始,作为一名武将,他更不赞同建文这种分不清内忧外患实际情况的瞎指挥。

    当一名员工,从根本上反对他的老板所有决策内容的时候,这个员工也离辞职不远了。

    还差一根稻草。

    江芜茗需要找出,压倒张信内心对于建文朝廷信任和依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的不满,他的失望,他的愤怒,他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一个出处,去疏导,去化解,去平息,让他安心的上岸。

    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新的信仰,但现在还不是公布答案的合适时机。

    江芜茗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关于杨璟。

    他不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也没有时间去探究了,在张信心里防线最薄弱的时候,他决定在此时此刻。

    赌一把。

    赌一把人心。

    如果猜对了,杨璟的故事,就是压倒张信的最后那根稻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