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阴阳割昏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座城池,占领下一个山头。

    最后,终于胜利了。

    可以有屋住,有衣穿,家中老小得以欢聚一堂,不必再朝不保夕,不必再挨冻受饿,不必再担心明天项上人头会不会被敌军一刀砍下。

    起兵?

    谋反?

    推翻大明朝?

    何必折腾呢?

    开国分封的功臣都已经这么老了,老得连走路都要人搀扶了,何必呢?

    葛诚见方孝孺目光灼灼的望着他,等他回答,便勉强小声说了六个字:“卑职认为未必。”

    “是呗,老夫也任为他们不会的。”

    “先帝洪武颁《大诰》于天下,严苛法令,白纸黑字都标示清楚了,干什么样的坏事就要遭受到什么样的刑罚,这些被分封的一等开国功臣,已经颠簸了半生,好不容易才过上安稳日子,何必以身试法,以下乱上,以卵击石,去求得一死?”

    “但是,事实却是,这开国三十四个一等一的功臣,死了三十个。”

    “因为先帝发现,这三十个人,可以一呼百应,可以割据出一方势力,可以互相团结成一个派系。”

    “他们甚至有自己的信仰和主张,对先帝颁布的《大诰》不屑一顾,胆敢对朝廷的政事品头论足。”

    “他们,成了真正的领袖。”

    “于是,他们的死期到了。”

    “是不是真的贪赃枉法,是不是真的以下乱上,是不是真的蓄意谋反,其实倒也不重要了。”

    “老弟,这番话,你听明白了吗?”

    方孝孺又向葛诚面前已满上的茶杯,添了几滴滚烫的碧螺春。

    葛诚怔怔的看着眼前的茶杯,心中一片苍茫,仿佛孤身一人置身于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中。

    理想多么崇高,坚持多么难得,成果多么绚烂,取得再多再多的成就,那又能如何?

    他们不过都是一介臣子。

    他们一旦有了光芒,一旦有了自己的主见,一旦有了自己的团体,他们,就离死期不远了。

    这便是皇权吧。

    “卑职多谢方大人教诲,方大人具体都需要卑职做些什么,尽管吩咐。”葛诚端起茶杯,喝下第二杯茶,热茶浸透弥漫过他的喉咙,心脏,血液,游走于五脏六腑间,他当然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对于方孝孺来说大有利用价值,对方断然不会在水里下任何毒药。

    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像是喝下了两杯鹤顶红,这两杯碧螺春下肚,他妥协了,他让步了,他被毒药侵蚀了。

    他除了听命,除了就范,还能干什么?

    “先帝在世时,因前朝太子朱标性格仁厚温和,先帝怕太子执政上台,政局不稳,便用了各种手段诛杀了这三十位开国大臣,可惜太子去世得早,先帝便令皇太孙继位,还把这皇太孙允炆托付给老臣,老臣诚惶诚恐的接过这个差事,却发现皇太孙允炆这孩子,比他爹更仁慈更温厚不下百倍。”

    “而现如今,还能称作为一方领袖,能一呼百应的,割据出一方势力,团结成一个派系的,就只剩下先帝分封留下的藩王了。”

    “不瞒老弟,这削藩大计,老夫和齐大人黄大人几个都已经谋划得差不多了,大部分藩王,都被锦衣卫找到了违法犯纪的证据,待时机成熟,圣上一个接着一个下令废黜了就是,没太大难度。”

    “唯独这个燕王,老弟,你可要帮帮老夫啊!”

    “锦衣卫查了燕王大半年,什么像样的证据都没捞到半张。”

    “圣上不是又派了张昺谢贵他们三个接任北平布政使和指挥使吗?这三人也没搜出罪证?”葛诚问,说老实话,客观来说,燕王执政确实勤勉,也不好女色,在北平呆了二十年身边就只有一个王妃,徐达的长女徐仪华。燕王对边防军要也是鞠躬尽瘁,打起仗来十次有八次都是自己亲自披甲上阵。

    也难怪锦衣卫扒拉半年也扒拉不出罪证。

    “老夫不是怀疑燕王得了疯病是装出来的么,就让张昺他们下点功夫去验证一番,看看燕王是不是真的疯了,结果,三人回来,一致认定,燕王是真的真的疯了。”

    “唉,也不知燕王是真的清心寡欲执政廉明,还是步步为营心机深沉,这折腾大半年,他就是个铁疙瘩,身上一丝缝都找不出来,完全找不到地方下手,这可愁死老夫了。”方孝孺一脸懊恼,又给葛诚斟上一杯热茶。

    “所以老夫就拜托老弟,反正你在北平也有职位上的便利,什么贪赃枉法,以下犯上,蓄意谋反之类的蛛丝马迹,只要大概能沾上点边的,你便书信给老夫,老夫让圣上派几个锦衣卫顺藤摸瓜再抓上几个人,尽快坐实了燕王的罪名,早日为圣上除去这个心头大患。”

    “削藩这件事啊,早办结,早了事。”

    “废了燕王,老弟便能顺理成章的调回京城翰林院,屈就老弟当老夫的副手,老弟,你可愿意啊?”

    方孝孺把倒满碧螺春的第三杯茶又往葛诚面前推了一下。

    “至于老弟的兄弟和孩子,老夫都已经安排妥当了,老弟和你兄弟的六个孩子,安排在京城的宗学读书,老弟你的两个哥哥,老夫也给谋到了两个四品的职位,你这一家子的吃喝用度,老夫全部都已经妥妥的安排上了,就等老弟你办完北平的差事,能早日回京城和老夫继续在翰林院共事了。”

    高官,厚禄,衣食无忧,阖家团圆。

    听起来,多么的诱人。

    指使他这个小小的长史,去搜罗燕王的贪赃枉法,以下犯上,蓄意谋反的罪名和罪状,罪名小了,不够格废黜罢免,毕竟灭了大元,皇室宗亲里燕王居首功;罪名大了,燕王,怕是就得死了吧。

    谁叫他是一方领袖呢?

    谁叫他能一呼百应呢?

    可惜生在帝王家,哪怕再劳苦功高,也逃不过这被过河拆桥的命运。

    “卑职听从方大人吩咐,回去北平一定留心留意燕王举动,一有发现就立刻汇报方大人。”

    葛诚不再推辞,一口气喝下这第三杯茶。

    从这一刻起,葛诚便已不再是葛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