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涵虚混太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r />
    “所以,起兵名义定位清君侧,靖国难。王爷您看,是否合适?”道衍的这番措辞似乎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这一刻,燕王开口问。

    林谨暗自对眼前这位眉毛胡子都花白的老和尚萌生出崇拜和亲切感,这般贤明而博识,神似太公公李善长在世时的样子。

    简单一席话,有问题,有重点,有解决办法,有结论,果然高人也,道衍和尚这个“师公”,他们三个认得值了。

    “道衍大师所言极是,那我们加快进度,准备粮草兵马,在建文小儿废黜本王的指令送抵王府时就起兵,清君侧,靖国难。”燕王大为满意,这个起兵借口,威风正派,还循例祖训,说起来一切行动都还算是先帝洪武交代下来的。

    “前几日,朝廷来信询问王爷身体近况。起兵时间又要想方设法拖到夏天,诸位看着拖延起兵时间,稳住朝廷,可有什么合适的法子?”王妃开口问堂下众人。

    “先派个文官去建文那里走一趟,寒暄寒暄吧。”燕王道。

    “那,派谁合适呢?在座的各位都有要职在身,分身乏术。”王妃向左侧身问道衍。

    “这个派去京城应天的文官,第一要对我们实际备军情况毫不知情,绝不能去京城就走漏风声。这二来,对外又似乎是王爷王妃的心腹内臣,对建文来说,他是一个重要的知情者,派这样的人去朝廷觐见,才不显得敷衍,最好此人还能有点小谋略,能和建文等人周旋。”道衍抚了抚自己的白胡子道。

    “长史葛诚如何?”燕王提议。

    “葛诚年过四旬,早期是老十二湘王朱柏府中的长史,洪武三十年被朝廷派到我们北平,也呆了两年多了,他的为人呢,胆子小,是个书呆子,认死理儿,这种人应该很对建文小儿那群书呆子的胃口。”

    “葛诚这种在京城国子监呆得久的书呆子,以古论道他能和你唠叨一整天,但是谋略二字就别指望了。”燕王提起葛诚一脸嫌弃的表情。

    “长史葛诚在京城国子监读的书?他读书时和谁走得近、师从哪位翰林学士?”

    林谨听燕王推荐这个葛诚,虽然素未谋面,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迂腐的读书人最喜欢搞同学会,组同乡会,推举个同学同乡领个头,组个班子就是个小集团,结交的朋友圈子怕是和在座的几个武将和谋臣截然不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臣不似武将,凡事讲究兄弟同袍情谊,葛诚才来燕王府两年,王府前几年出生入死,征战大漠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兄弟情义,他肯定都没赶上也毫无感觉。千万别让歪瓜裂枣的呆木头,被朝廷收过去利用了,打磨尖锐,变成直指燕王府心脏的利刃。

    “葛诚在国子监读书也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们都不在京城应天,并不清楚。”朱能和张玉同时摇头不知。

    “老衲对葛诚也没太留意,印象中他寡言少语,喜欢谈论古法古制,确实是个书呆子。”道衍也摇摇头。

    “行了,反正也是个没啥事干的书呆子,给他派个长脸的大差事,让他去应天跑一趟见见当今皇上吧。”燕王对谈论葛诚没什么兴趣,打算就这么定下来。

    “王爷,让晚辈二弟林绍以王府亲兵护卫葛诚进京,可否?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知根不知底的人,哪怕是迂腐呆板的书呆子,也要严加提防。小不防,则乱大谋。让林绍给葛诚当贴身侍卫一路跟着,要是发现异动,我们也好有个准备。”林谨还是放心不下,提议林绍上场。

    “好呀好呀好呀,晚辈愿意去,一路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去应天打探打探朝廷的动静。”林绍一听自己被点名,立刻两眼放光,举手跃跃欲试。

    “行呀,就派咱们邓家二公子第一轮先上,为我们打探打探敌情。哈哈哈。”燕王笑了,心里很喜欢林谨和林绍这种思虑慎密和主动出击防范的风格。

    “林谨小丫头,你还有什么想法,今晚上当着王爷王妃,你师公,还有两个将军的面,都一次过提出来,让咱们大家听听,商议商议。”郑一貉有些感激这三个小娃出场,似乎能给这一场即将开始的“清君侧,靖国难”,前途未知,以寡敌众的大战,增加几分胜利的希望。

    毕竟,眼下王府亲兵只有区区八百人,加上上周朱能张玉牟足了劲募来的两百新兵,统共才一千人。

    朝廷手上可以调动集中的各路南方驻军有多少?至少也有一百万人吧。

    以一千人对战一百万人,朝廷中央的南军每人吐一口唾沫都能把燕王府这一千人淹死。

    呵呵。

    清君侧,靖国难,老夫这师傅‘’师出有名”的口号倒是喊得清脆响亮,如今的燕王,失权、失势、失利,这乃天下人皆知的事实。

    这场战役要如何打,才能取胜?

    “好的,师傅,我们三人今天才到的北平,对府中具体备军情况还不太了解。今天先班门弄斧说三个方面的建议,各位长辈听听看,有没有落实的可能性。”林谨抱了抱拳,开始详细说来。

    “我们现在面临的三个主要困难,”

    “缺时间,”

    “缺人,”

    “还有缺外援。”

    林谨并没有像道衍那样,上来就说些冠冕堂皇的好听话,开口这一句一针见血的话,就直中在座所有人心中的软肋。

    只见燕王,王妃,道衍,朱能和张玉,同时都坐直了身子,神情肃穆,洗耳恭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