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青山郭外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从建文皇帝登基的第一天起,他几乎事事都听这三个人的,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三人是先帝皇爷爷亲手指定的顾命大臣,听这三个人的话,就相当于听皇爷爷的话。

    可是如果皇爷爷在世,这些政令,他真的都会赞同吗?

    建文皇帝朱允炆,一个人坐在奉天殿里,开始深深的怀疑人生。

    他只是觉得他们三个的话都很有道理,有理有据,似乎都是站在他朱允炆的立场上,为他考虑的。

    但是这三天以来,收到五百多封的奏折,却让他听到了其他的声音。

    听说这两天还有些言官在翰林院和方孝孺当场就吵架吵起来了,说方孝孺瞎指挥,让圣上误入歧途,败坏江山社稷。

    朕,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建文陷入了迷茫。

    建文元年,二月十五,晚上戊时。

    北平长史府,葛诚派出去的五个家丁书童,在灵山转悠了三天,终于带回来了有价值的线索。

    “启禀大人,灵山山脚的村落,是这一个月内才建起来的。”

    “据奴才们在五座山的山脚清点户数,目前灵山一共迁入七千四百户人家。”

    “他们一部分是北平铁骑军的家属家眷,一部分是从附近地区搬迁至此处,主要都是随着家中男主人迁来北平东郊灵山。”

    “家中男人从军,他们迁的近一些,也方便家庭团聚。”

    “什么,从军?”葛诚听到了核心关键词。

    “是的,大人,灵山山脚下的村民,全部都是从军将士的家属。”书童据实回答。

    “他们说,王妃给他们规划好了住所,还给每家每户发放了安家的费用,发了农垦的农具,还有农耕的种子。”

    “下个月开春,就要开始第一轮种植了。”

    七千四百户,按照每家至少两口人计算,这里至少有一万五千人!

    北平城以外,渺无人烟的东郊,突然无端多了一万五千人,以务农的名义?

    这一万五千人,又恰恰是将士的家属?

    这会不会太巧了?

    葛诚打发五个家丁下去,说明天先休息,后面是否还需要外出跟踪,另外再听他指令。

    葛诚,又一次失眠了。

    每一个消息,都有且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一万五千人,迁徙到北平的东郊,悄无声息的,连建文皇帝指派的三个北平最高长官都一无所知。

    唉——,他到底该不该写信告诉方孝孺?

    会不会因此而引起另一场,堪比明初四大案的大屠杀?

    一万五千人的随军家属,如果被朝廷定性为,参与谋反的逆贼,自然都免不了死罪难逃。

    但是,目前阶段,什么都没发生,只是农耕人口迁入东郊。

    建文元年,二月十六日,天刚亮,窗台上的鸽子,又来了,这次鸽子主动用鸟嘴敲击窗户,发出轻微的咚咚声。

    葛诚不耐烦的开窗,正想再一次赶走鸽子,发现这次鸽子鸟爪上又绑了纸条。

    他拆开一看,豆腐块大小的字条上,是他大哥葛汝敬的字:为兄已入职吏部侍郎,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后面跟着方孝孺的字:近几日弹劾老哥我的奏折太多,老哥我是殚精竭虑身心俱疲,老弟你那里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弹劾?”葛诚笑了一下,该不是他寄出去的那三十九封信起作用了吧,不过是反映实际情况罢了,燕王的担忧不无道理,国界边防无小事。

    唉——,方孝孺也确实把他家人照顾得不错,自己能步入仕途有今天,也多亏了他的举荐。

    还是把东郊灵山的事情,提一提吧,突然出现的一万五千人,随便蹦几下都能造成北平的地动山摇。

    葛诚谨慎的遣词造句,写到:北平东郊灵山发现七千余户新迁入农户,似乎可能和王府有些关联。

    他将纸条叠好,绑在鸽子鸟爪上,将信鸽往空中一送,鸽子扑棱棱瞬间就飞走了。

    唉——,他终于还是把消息捅出去了,葛诚见鸽子飞走,立刻又开始后悔,燕王和王妃真的待自己不错,燕王也确有治世之才。

    这消息一传到金銮殿,不知道,会不会引起另一场风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