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定策 (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需要七八个官员,这还不包括那些村子。”作为人事处处长的文章开始大倒苦水,他根本没有想到官员的缺口会如此之大,事实上,不仅是他就连凌轩也没有想到这一点。

    “如果每个镇都要派遣官员的话,我们的缺口就足有二十四个人。而且,我们自己的主要职能部门也要充实干吏,也就是公务员,这样的话,缺口更大。”

    “哪怕是实行村民自治的方法,三个乡镇所需要的官员,我们几乎是没有。”文章一脸悲痛地说道他这几天快要被逼疯了实在是没有办法抽出官吏去各个乡镇,毕竟他们的部门也要运转不是?

    这也不能怪凌轩,毕竟凌云寨本身是一个土匪山寨,根本没有多少人识字,这就是他们一个最大的问题,即使凌轩上任寨主以来,不断地开展扫盲班,但是能够真正的识字的人还是很少,大多数也只是识字,然后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罢了。

    本来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但是在凌云寨忽然之间拿下常庄乡以后,问题就凸显出来,并且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是的,他们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了。

    “这个问题好说,不如我们开办一场考试,招纳贤才!”唐向东直接说出了这个最为合适的方法,甚至连思考一下都没有。

    “这个方法不可行啊,毕竟我们现在仍然顶着一个土匪的名声,很不好听。更何况,也没有人会愿意加入一个土匪的阵营中,顶着被杀头的危险,给我们卖命。”凌轩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毕竟凌云寨是土匪窝,虽然他们不承认,但是在外界,他们确实是被称之为常山上的土匪。这样一支土匪武装,会有人来报名吗?李轩不敢确定。

    “不,主公你错了不是不会有人来报名,而是会有很多人来报名”唐向东说道。

    作为文人,作为曾经的官员她更加明白当代的那些怀才不遇的年轻人的想法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得到认可,在无法在朝廷中得到认可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想其他的办法比如加入一个王爷的阵营成为王爷的幕僚什么的。

    “现在朝廷昏庸软弱,科举制度名存实亡,多数大臣皆是从那些世家大族中选出来,而寒门子弟却没有丝毫的机会入朝做官,许多的年轻人都怀才不遇,所以他们现在渴望的是一个平台,一个可以让他们建功立业,展现自己的平台,只要是有他们不会在乎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唐向东毕竟是曾经的南阳太守,他知道现在朝廷中的情况,也了解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们,所以他相信,只要一旦发布招贤令,开办考试,必然会有很多年轻人应考,毕竟有很多年轻人甚至都参加了南方的黄匪,成为了那些黄匪管理打下来的城镇的主要官员。

    “嗯,既然这样,那这件事情就,交给唐老来办,文章你辅助唐老,一定要办好这件事情。至于试题的内容,你们两个商议着来,我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尽快拿出一个样本出来,而且试题里面不仅要有传统的四书五经的考法,更多的内容是要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办法,这个才是重中之重。我不想让我的管理队伍中出现一群书呆子,你们都是实干人才,也不想和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人做同事吧!”

    凌轩笑眯眯的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唐老爷子则是一脸的尴尬,他似乎刚刚就想着考一些四书五经来着。

    不过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自家主公的提议确实是对的,如果只考四书五经的话,也确实只会招进来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实际上却什么用都没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