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寿宴献图,丢葫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月三,生轩辕。

    传说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生辰,也有传说真武大帝的寿诞也在这天,可见这一天是个吉利的日子。

    今天的临沂城,热闹非凡。

    老国公做寿,虽然不是任谁都能来,但这次请的人也不少,琅琊郡官场上数的着的人物、附近的豪商大贾、江湖巨擘,再加上齐国公祖孙三代的好友,以及像沙守这样慕名而来,人家还不能不接待的,算起来宾客也有百来号人,再算上随行的人,大大小小有几百个了。

    好在齐国公府够大,家主一声令下,直接把寿宴摆在了国公府别院的花园里。

    此时的花园中,高朋满座,来的人非富即贵,又或者是武林豪杰,见面通个姓名,道一句久仰,众人正在寒暄。

    “齐掌柜,好久不见,最近生意可好?”

    “哎哟,张大人,我眼拙,刚没看见您。”

    “齐掌柜客气,可别叫我大人,今天在场的大人太多了,你看老国公身边坐的,是宫里司礼监来的齐公公,旁边那位,是郡守鲁大人。”

    “老国公身子还是那么硬朗,我刚才去拜见,他老人家还记得我呢。老国公身后站的,是小国公吧,真是一表人才。”

    “那是,琅琊王氏代代人杰,这才是千年世家啊。”

    “跟老国公说话的那位大师,张大人您可知道是谁?我看连鲁大人都对他尊敬非常。”

    “这你就问对人了,那是众生禅院的住持,无得禅师,前年我路过众生禅院,前去礼佛,跟禅师有过一面之缘。”

    “竟然是无得禅师,怪不得。老国公信奉佛老,跟无得禅师交好,也不奇怪。听说这位禅师精通佛理,曾在少林寺舌战群僧,如果有机会,寿宴后一定要去结交一番。”

    “齐掌柜也一心向佛?看来我们可以多多亲近。要说当世佛门,佛法和武功同样高深的,除了少林寺,便是这众生禅院了。可那少林寺已历经千年,这众生禅院才二百余年,就能与少林比肩,不简单啊。”

    “众生禅院度众生,众生皆可成佛。佛门高人不是你我能够猜度的……哎?又有贵客来了,是齐国公亲自带来,不知是何人?”

    只听管家喊道:“承恩侯沙守、邯郸何有极、武威董小蛮到!”

    这一嗓子出来,不管是官场人士,还是武林豪杰,都向沙守三人看来,一时间三人成了全场焦点。

    这也是意料之内的事,谁让沙守最近风头太盛?众人都想一睹这位易连山之徒的风采,官场之人想与这位侯爷拉近关系,江湖中人则是出于对武林名宿的尊重,再加上狂侠何有极也是成名已久的人物,如果能结交一番,自然是好事。至于董小蛮,虽然没听过这个名字,但在场大多是男人,突然来了个秀色可餐的女孩儿,众人当然不会把她忽略。

    齐国公王代汝领着三人到了主桌,王世行早已站起来,伸手便拉住沙守,说道:“好孩子,来让我瞧瞧!我听说易先生晚年竟收了徒弟,心中高兴坏了。可惜啊,再也不能聆听他老人家教诲了。”

    沙守心中不由一酸,安慰道:“老头子在天有灵,知道这么多人还惦记着他,也一定高兴。”

    “易先生的绝世风姿,谁能忘怀?来,孩子,一会儿你就坐我这桌,何大侠和小蛮也一起。”

    “承蒙老国公抬爱,何某不胜荣幸!”

    “客气了。小蛮你过来。”说着,王世行转身向身边几位:“我给你们引见一下,小蛮的师父,是我儿代汝的挚交好友,神枪秦终南,想必各位也听说过。”

    此话一出,其他人都恍然大悟,别桌有耳朵尖的,听到之后,看向董小蛮的目光也大不相同,一传十,十传百,在场众人更是议论纷纷。

    主桌这边,王世行又向沙守三人介绍了身边几位贵宾。沙守听说那老和尚是众生禅院无得禅师,不由多留意了几分,只见无得身边还坐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和尚,身着灰色僧衣,手中捏着一串檀木的十八子念珠,眼神清亮,透着一股灵性。

    注意到沙守的目光,无得禅师笑道:“沙施主可是觉得知还慧根深种?”

    “原来小师傅法号知还,不知师从何人,我记得无得禅师您只有一个徒弟,名叫云无心,是带发修行的,并未入寺持戒。”

    “江湖事果然瞒不过沙少侠,知还是我师弟的徒弟,不过这孩子颇有慧根,平日我也常带在身边。”

    “原来如此。”沙守有些诧异,之前并不知道无得禅师还有个师弟,不过人家不说,他也就没再多问。众生禅院作为武林顶尖门派,底蕴非一般势力可比,有一些隐藏的高手也属正常。

    这时,只听董小蛮说道:“王爷爷,这次出门之前,师父让我带了一份礼物,他说你定会喜欢。”

    “哦?是什么,拿来我看看。”

    只见董小蛮从背囊中取出一个长盒,打开之后,里边放着一卷画。王世行接过卷轴,慢慢铺开。

    画中一老僧坐在池塘旁菩提树下,正在为一个童子讲禅,满塘莲花含苞待放。整幅图卷画风细腻,人物栩栩如生,一看便是出自大家之手。这画不同于平常的水墨画,画中颜色鲜明,老僧青袍,童子黑衣,莲花鲜红明艳。画中老僧宝相庄严,面带悲悯,双手结莲花印,与塘中莲花暗暗相应;童子憨厚,面容中透着疑虑,仿佛不太懂老僧传授的佛法,又仿佛要开窍的样子,甚是有趣。

    画上没有标题,落款也仅有一个字:画。

    无得禅师开口问道:“此画可是出自画和尚之手?”

    董小蛮道:“正是,师父专门到敦煌,从画和尚手中讨来的。师父说去年曾听世伯说过,王爷爷好佛,一直想要一幅画和尚的画,便记在了心里。”

    原来是画和尚的画,难怪颜色如此鲜明。那画和尚乃是敦煌有名的僧人,常年在莫高窟作画,看他这幅画,定是将壁画的手法融入其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