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十六年未相见,谁向谁叩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阿牛是个普通的山民,没啥手艺,从小到大只会放羊,都说行行出状元,可他放羊也没放出个名堂来。眼看着年近三十,还没讨着个媳妇,阿牛自己也急,但是没辙啊,家里穷得叮当响,谁愿意嫁过来?

    可是最近阿牛发了一笔横财,走在村里腰杆都硬了。几天前阿牛正在村头跟几个老乡唠嗑,吹嘘自己小时候放羊曾经见过神仙,老神仙带着个小仙童,把自己从狼爪下救了出来。这话村里人早听够了,大家都知道山上好像是住着一位老神仙,虽然这几年没见过,但以前有不少人看到过,村民们故意逗阿牛,对他的话表示怀疑。这时突然一个黑衣人出现在村民身边,让阿牛带他去当年见到神仙的地方,阿牛被那人鬼魅似的身形吓得够呛,不敢说不,于是便带那人上了山。没想到等阿牛下山后,村民们发现这家伙笑的嘴都裂了,那人竟然赏了他两片金叶子!可算是有钱讨老婆了。

    从那天起,村里人就看到每天都有人到山上去,后来甚至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们领着军队上山扎营,难不成是哪个大官要去山上找老神仙?

    这天来的人更多了,一队队的官兵站在路上,从山脚到山上,村民们都被命令不准出门,有胆子大的趴在窗边往外看,只见一杆明黄色龙旗后跟着一队金甲官兵,官兵护着一辆大马车,后边跟着一群人,浩浩荡荡上了山。

    这山正是易连山隐居之地,来到山上的自然是当今天子与朝中诸臣,宫中最不缺能人异士,自有人带领众人穿过易连山生前布下的迷阵,皇上事前曾下令不允许动易师生前布置,自然无人敢破阵,好在阵法只是防人打扰,并不复杂。皇上与几位重臣走到易连山隐居的小屋前,看到屋内摆设虽然简单,但的确符合易连山当年的习惯,并且屋中一些笔墨纸砚等物件还是当年皇上和稷下书院众人送给易连山的。当即便有稷下书院出身的大臣们跪下来号啕大哭,悲戚之情溢于言表。唐知行拿了桌上的砚台,走到皇上面前,哽咽道:“陛下,这是当年陛下微服出行,买给易师的砚台啊。”皇上接过砚台,轻轻抚摸着,不由鼻头一酸,低声道:“诸位随朕去祭拜易师吧。”

    看到易连山简单的坟茔,一行人又是一顿唏嘘,书院一派的大臣们更是痛哭不已,恨不得身赴黄泉,侍奉老师。众人拜的拜,哭的哭,待大臣们祭拜结束,皇上摆摆手,让他们都退下了,旁边侍卫搬来了太师椅,放在祭祀桌前,而后退到十丈之外,方圆十丈内再无他人,只剩下皇上一人对着一座小小坟茔。

    皇上捻起三根香点上,插在案上香炉中,缓缓坐下,半晌没说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三根香燃了一小半后,才听到皇上叹了一声:“三十六年了,易师,三十六年未相见了。”

    “当年你不辞而别,可知朕当时心中有多恼火,凭什么就这么走了?朕在你眼中就是个无情无义,兔死狗烹之人吗?你是朕的老师,还能不知道朕是什么样的人?还能对自己没有信心,怕你教出一个无情帝王吗?朕若真无情,那也是你教出来的。朕初登大宝不过三年,局势刚刚稳定,只想着你能辅佐朕成为一代圣君,可你呢,就那么甩手走了。你知道朕当时是什么心情?是背叛,没错,是被背叛,被最亲近的人背叛!你走了,不是把朕往孤家寡人的道路上推吗?是你教朕不要成为孤家寡人,可你却把朕变成了孤家寡人。你知道那几年朕心中的愤恨吗?那些年朕心中烦躁,也曾杀过一些不该杀的人,可这怪谁呢?你若不走,他们怎会被朕迁怒?”

    “朕知道,对你来说离开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管对你自己还是对朝廷,这是朕后来想通的,可是你考虑过朕的感受吗?朕是九五至尊啊,竟然连一个人都管不住,竟然连最亲近的人都要离我而去,朕,朕做这皇帝还有什么意思?你武功绝世,没人找得到你,就这么走了。你走的轻巧,却让朕一个人面对那一个朝廷,你,你就……”皇上本来想骂几句出气,可话说出口却是一句句的抱怨,手指着坟茔,最终没说出什么狠话,喃喃道:“你就如此狠心吗?易师,朕是你的徒弟啊,你怎么狠心丢下朕……丢下我一个人。”这时的皇上气势慢慢弱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是像一个徒弟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