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洪荒?洪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自己来到了龙汉时代以前,还成了先天神魔中的一员,这一切的一切,玄易曾经想问个为什么。

    但是他知道,即使问了,也没有谁可以回答他。

    人活着,就是想要继续活着的,而且还想更好地活着。

    于是,直到现在。

    虚空秘境中,先天万象树、墨白净莲仍在大道之力的倾垂下,领悟着大道玄妙。

    原先玉华青松的位置上,披着深青色神华的纯正人形道体已经进入最后的孕育阶段。

    道体道韵自生,虽然是黑色半束发,立身悬在空中,却显得生机勃勃,气质温和。

    一看就是那种处事柔和的神。

    先天神魔身为执掌权柄的先天之神,身份高贵,意志自生。

    孕育过程中,并无所谓确切的道德观念束缚而成长的他们,个个意志坚定,性格强势高傲。

    在处事上,对于同族的前辈,先天神魔会看在修为和身份差距上,显得恭谨。

    对于相差不大者,也不会随意竖敌,对于后辈,就全看性格了。

    残忍暴虐的,虽不会随意下杀招,但也是随打随骂;性格温和的,就要好很多。

    所以,玄易是主动让玉华青松化作如此形象的,因为这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正面形象。

    相由心生,对于先天神魔来说,这不是虚言。

    道体由先天神魔从自己领悟的大道道韵所蕴,是道之显象。

    但大道无尽,道体的道之显象究竟偏向哪方面,先天神魔的领悟有很大影响。

    而先天神魔的领悟思路不像玄易这般有诸多前尘记忆的参考,就是由他们各自的思维习惯也就是性格,所衍生而来。

    先天神魔像一片白纸,且是自己自由作画。

    由此成长而来的他们,道体的气质形象与他们的性格息息相关。

    玉华青松的道体想要游历洪荒,一个好气质、好形象,还是很重要的。

    更何况,玄易本身就不是什么残忍暴虐的性格。

    除了同族的先天神魔,玄易遇到的大多数生灵都会是先天生灵。

    虽然对于洪荒更多的先天生灵来说,先天神魔都是一念之间,对他们生杀予夺的不可触犯者,极具大威严。

    但青松道体要游历洪荒,想要以此践行造化之道途,就必须要与先天生灵接触,很多措施需要他们配合,所以正面形象很重要。

    造化之道需要提升洪荒生机,但先天神魔的生命形态已经是顶峰了,只有从先天生灵上作为突破口,这样才能赚取功德和气运。

    至于墨白净莲,修为尚处在上神道种之境,又不用行走洪荒,所以暂时未考虑将其化作人形道体。

    虚空秘境,笼罩深青色神华的道体张开双眼,玄易的意志已经将其完全掌控。

    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身随意动,无上大力涌动,身体自内而外、乃至周围环境,俱在一念掌握之间。

    玄易挥手间,水之元气在身前聚集为镜。

    气质温和,身形容貌无可挑剔。

    玄易默默感叹着,再次复为人形,却是神一般的感受。

    感受着秘境外界洪荒的平静,玄易轻轻一笑,将墨白净莲托于手中,一步踏出。

    方圆万里之内,元气瞬间沸腾,浮现身影的玄易修为扩散,将欲要冲天而起的出世异象掩盖下来。

    即使如此,方圆万里内的周山地界,元气自行从空中、地下冲出,化为道道莲花染遍大地。

    知道这是因为先天神魔的权柄在与天道连接,而导致的无可避免的景象。

    玄易只能选择默默用修为遮掩元气波动,不让它扩散,同时在方圆万里内布置幻境。

    他这是按照原计划,准备先在这里修炼一段时间。

    不过这还不着急,玄易首先抬头看向北方。

    一根灰蒙蒙的天柱矗立,将北方完全遮挡,散发着无可比拟的存在感。

    直视着它,就感到一股顶天立地的精神意念从自身脊柱上升起,令人不禁挺直了胸膛。

    噫吁嚱,开天之脊梁,撑天之天柱!

    玄易在空中静静感悟了很长一段时间,身体略微一弯,向前鞠躬。

    非为盘古,只是为自己能够享受到盘古之遗泽!

    他又看向其他方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无穷无尽的浩瀚感。

    洪荒大地天圆地方,周围是无尽的四海,所以大地之上,以玄易的良好目力,自然望见了不知多远处的山川之势。

    而且稍微转移目光集中点,就有更远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例如南方十万火山的浓烈红色,东方向那远比其他两个方向都要浓烈的生机。

    而天上的星辰更是不同,太阳星之光穿过罡风层,洒向洪荒大地,而更高的星空,太古星辰的光辉也在其中,只不过太阳星光太盛,所以不细看,才看不到而已。

    星辰并不多,因为星辰主要集中在北方。

    除了中央之天,北方天最高,除了太阳星、太阴星,星辰集中在北方天孕育。

    这也是当初天皇定下四极的标准,因为当时的天后天元道母,就诞生在群星中央。

    仰头看去,周山的高度更是望不到,向着周山向上望,只觉目光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模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