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那些年的那些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黼等应俸局系的人在东南地区是大搞特搞。打着给皇家收集东西的名誉,逐步过渡到明目张胆的强取豪夺。

    书生官员们都成为了傀儡图章,或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导致把应俸局逐步放纵成了东南小朝廷。

    这个集团盘踞东南二十年后,仅仅朱勔名下就抄出了三十万亩田产。明面上的官方公报是这么多,实际数额肯定翻三倍打底。

    这是很接地气的测算,当时大环境都腐败糜烂了,所以反腐也要成本,譬如韦爵爷抄鳌拜家后得到三百万两,他不也得大笔一挥,只在公文写一百万交给康麻子?

    剩下的,他和他兄弟们也得吃饭不是。

    由此推算,朱勔一人就坐拥百万亩田财富,那么这个集团,以及依附这集团的帮派豪族豪商们,到底拿走了东南多少总量?

    唯其如此才能造成逃户山民遍地,邪教方腊起事时才有了土壤和声势。

    正因为到了一定时候声势太大,导致亲手抬举他们的蔡京都看不下去,老蔡便在应俸局政策上强势踩了刹车。

    但没用了,那时期连蔡京也老了,控制不了他们。这叫养虎为患。

    因为昏君赵佶不知民情又喜欢朱勔啊,等到老蔡这种大奸臣都弹劾说“花石纲扰民”时,可以想见他们吃相难看到了何等地步。更可以想见,朱勔集团自己贪的时候贡献了多少宝贝给赵佶。

    赵佶特点是昏庸不知天下形势,且贪财又和气。要让他这种有修养的贪财烂好人,对一个始终毕恭毕敬笑脸相迎送宝贝的人动刀,那不可能。 :/

    事实上只有朱八八会对这种人动刀,其他都不会,这辈子都不会,于是这辈子别想做明君。

    其后,朱氏集团联合神霄派等截教大神,用宗教文化愚民愚弄皇帝,导致信道的赵佶进一步被控制蒙蔽。

    那么在后期挺这集团的人是谁呢?

    就是大名鼎鼎的六贼之一,那个在诗文酒会上和赵诚嘴炮的王黼王大相公。

    将来东南乱起来后,童大将军带十万大军进东南平乱时都看不下去,简直民不聊生。老童也得为自己的平乱缓慢甩锅啊,于是上书对皇帝说“他们人这么多战力这么猛,是因应俸局花石纲政策吃相太难看”。

    赵佶这么萌的人,一听有人说应俸局坏话便不高兴。就因为此,就连童贯这么机智得宠的人都险些栽在这事上。

    可惜的是人家童贯都打赢收工,班师回朝了,事情像是过去了,王黼为了挺朱家集团还画蛇添足的对皇帝说“童贯此阉人乃奸佞妖言惑众,东南问题真正的始因是蔡京的盐茶钱钞法度失控,不是花石纲”。

    就此一来,和气烂好人赵佶又凌乱了,他不喜欢听人说朱家说王黼的坏话,当然也不喜欢听人说最贴心的童贯蔡京坏话。由此引得皇帝对王黼反感之。就被童贯躲过去了这事。

    额扯远了。

    当前情况下所面对的这些,只是应俸局集团初形,不是完全体。

    要打是打得过他们的。当然了,等他们进化为完全体时候就不行了,老蔡、童贯、阐教、太子殿下联手,都打不过有通天教依附的应俸局完全体的。最多也就一段时间内斗个旗鼓相当。

    赵诚现在的前程是蔡家给的,而应俸局集团现在是蔡京的手套、刚过河的卒子。于此局面中,蔡攸哪怕不服气他老爹的思路,也没授权赵诚对刚朱家集团。

    蔡攸的尿性就是拉扯着过,维稳,现在他暂时没有和老爹和应俸局争宠的心思。

    导致现在张纪?已经进来,赵诚还在缩着眉头思考这些。

    在赵青明看来这堂弟是废了,估计要闯祸的节奏。除了连连叹息外也没办法,现在张纪?也来了,赵青明不方便留着,便离开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