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恭喜相公(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分辨它也很容易,看谁当政,诸如文彦博张方平这些家伙们也一个时期像元丰党,一个时期又像元祐党。只看政治需要、实际利益冲突、以及话语权在谁家而已。

    早就过了不惑之年,几度沉浮,见惯人间百态、为政经验丰富的蔡京早就把这些看得淡了,这些它其实都算指鹿为马,且有时候、鹿和马不容易分辨、是否需要分辨也不重要。

    就此一来,假的尚且可以说成是真的,何况这水泥它是真神奇,可以经得住考验。

    更多的蔡京暂时也不急于去想了,坐入马车朝皇城去。到达中堂(政务堂)坐下来,又把前些日池州来的一封公文拿出来重新看。

    这也是蔡攸送来的,不是私信而是池州公文。乃是关于贵池县秀才、现任兵务押司赵诚升职县尉的申请。

    通常情况下,此种大宋最低一级文官职位更替到不了蔡京书桌。

    一般是在当地有家族背景和重要作用的,或有荫补名额,亦或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文人又有重要功劳记录在案的,只要州衙推荐、又和经办机构没利害冲突的,那多半在吏部司功司签字,相关机构归档就通过了。

    无奈这时期蔡京风头强劲,很多事都亲手抓。又恰好是不爱作为、还和蔡京有少许心病、不想犯错的何执中何中书管这口子。

    吏部尚书兼尚书左丞(助理宰相)何执中为人非常圆滑机智。老何依照现在蔡京蔡攸父子因童贯蔡卞等原因有了些心病的事实,便没把关于赵诚出任县尉的事通过,直接转中堂,等候门下侍郎(宰相)蔡京的批示。

    蔡京暗感何执中这棒槌无担当又机智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存在些迟疑,谈不上反对赵诚升职,却对这么年轻、又没有功名的赵诚升职这么快持有保留意见。

    但现在经过水泥事件后,今早蔡京没过度犹豫,迟疑了仅一盏茶时候,便提笔亲批了赵诚的文职告身文书。

    从蔡京提笔开始,老奸巨猾的何中书就始终以助理身份,把目光盯在那纸文书上,表情极其古怪,直至蔡京落笔才松了一口气。

    批是批了,赵诚是否有才能、是否能做事老何关心的蛋。但若是没批,政治上就肯定出幺蛾子,那代表蔡京蔡攸父子的间隙会提前扩大化,蔡攸那二叔蔡卞毕竟是前宰相,身望影响力仍旧有。闹将了起来,那真是站队那边都不是好事。

    现在老蔡批了也算尘埃落定,大宋是否多个体制内的官员拿俸禄老何关心个蛋。维持逗逼其乐融融,尽量少些如履薄冰的政治倾轧和对抗,那才是这个被架在火上烤着的吏部堂口暂时的利益。这样可以谁也不得罪。

    “恭喜相公,麾下又添一青年才俊!”

    何中书急忙说了些应景的话。

    老蔡京却是又皱起了眉头,“少好话宽老夫心。其实……老夫迟疑至今日才批,并非制造矛盾打压儿子。”

    “只因……”

    蔡京一副福祸未知的神态捻着胡须,“关于赵诚这人,其著作心态性格等等方面,老夫还真的针对性研究过,少年得志,才俊心态他虽然也能做事,却也可以闯祸。关键看蔡攸的心态了。”

    “东南自来多事之地,这赵诚的为人行事老夫也未能琢磨透彻,倘若控制不好,导致有蔡攸支持他于那东南之地,和朱家、和应俸局打架,真到了那时候我都堂也不好收场。”

    听老蔡说到这里,何中书神色又古怪了起来,这尼玛还真是个隐患,不过反正都是你蔡家的两条狗而已,谁咬死谁其实也不那么重要。

    又斜着偷瞟了一眼老蔡,见他没有收回成命的打算,何中书就拿着批复大步离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