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玻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玻璃没法比!”史铁柱直白的说道,“前几年,有个大户人家找到我爹,也想烧玻璃。结果试了一个多月,花费不少,也没烧出像样的玻璃来,那大户受不了钱打水漂,不干了,我就再也没见过白庙村有人试过。”

    从隆庆开关之后,明朝就对世界开放了大门,很多西洋物件流入了中原,玻璃器皿也在其中。

    而且由于西洋烧制出来的玻璃美观大方,透明度高,在大明朝是当奢侈品卖的,价格极其昂贵。

    像是著名的洋和尚利玛窦,他就曾经向中国贩卖过玻璃器具,用来筹措路费生活费。

    想来那位大户便是看到这诱人的利润眼红了,也想找工匠研究玻璃,只是方法不得要领,只能放弃了。

    丁原静静听完,呷了口茶。

    “你说的这些问题,我都有办法解决。一句话,你愿不愿帮我烧玻璃?”丁原自信满满的说道。

    “愿意!我愿意!”史铁柱眼神炯炯发光。

    “成,那就算你一个。”丁原继续说道,“烧玻璃需要一个特殊的窑炉,这个我来设计。除此之外,还需要几种原材料。”

    停顿片刻,丁原问道:“你家烧制陶器多年,自然也知道哪里可以买到石英吧?”

    “那可不,紧挨着咱们保定的真定府灵寿县,那里的石英颗粒纯白,品质细腻,要不咱们保定怎么能有人烧陶呢。就是因为既有煤,还有石英矿。”

    丁原在脑海中查阅了一下资料,发现果真如此。

    灵寿县的石英品质极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是闻名于世的。

    可以说是老天帮忙了。

    烧制玻璃需要三种原材料,除了石英,剩下两个分别是纯碱和石灰石。

    纯碱就是苏打。无数穿越众都要生产的肥皂,来源就是纯碱和油脂产生的皂化反应,因此在明末,这个自然也是稀松平常之物,并不难得到。

    石灰石就更容易了,本质就是大石块,地球上最不缺的天然物质。后世的小朋友们还经常会指着这些大块石灰石说,缺钙啃两口补补。保定周边自然也不例外,有几块丘陵地带盛产石灰石。

    原材料都凑齐了,也有了工匠愿意执行操作,丁原在茶社跟史铁柱告了别,返回家中,开始着手设计玻璃窑炉。

    过了两天,丁原带着图纸再次来到了白庙村。

    他给史铁柱展示了一下玻璃窑炉的概括。

    跟烧制陶器的窑炉有些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除了温度要求较为严苛之外,丁原还设置了一个额外的房间,让史铁柱不明所以。

    “这间屋子干啥用的?”史铁柱看图纸的时候,一眼就注意到了这个烧陶没有的房间。

    “这间屋子名为退火塑型间。烧制成的玻璃水在去色澄清之后,顺着退火通道流入退火塑型间,灌入模具,压制成型。”

    “绝了!”史铁柱又一次佩服的竖起了大拇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