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民之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能耐心的主动询问:“是不有什么事?过冬的粮食不够了?”

    天气干旱,地里的收成欠佳,对方又是佃农,因此丁原只能朝着这个方向猜测了。

    问到这个份儿上了,宋基终于吐露了实情:“今年冬天……勉强还能过得去。只是,老汉想替屯里的大小老儿们问一下,东家的租子打算怎么收法?”

    丁原有些纳闷,这个问题还值得特意来一趟,支支吾吾的不敢问?

    “我父亲之前怎么收的,我接手还是怎么收,不会增派,宋老伯可以安心。”

    宋基停顿片刻,深深的朝丁原弓下了腰,颤着声音问道:“不知……东家……可否再宽容一些?”

    “到底什么情况?你可快急死我了。”丁原啼笑皆非的说道。

    他自然不在乎佃租高低的问题,不缺那点钱,只是这个宋基老伯说话吞吞吐吐的让他着急。

    “知府老爷的人告知我们,说……过了年,辽饷又要涨了,从以前的一亩地九厘钱,涨到一亩地要一分二厘了。我们给主家当佃农,主家收我们二成佃租,其实已经十分厚道,是方圆几百里都不找不到的大善人。但今年天干无雨,收成至多保持原样,朝廷的辽饷却又加了……俺们”

    直到此刻,丁原才明白宋老伯此行的目的!

    “宋家屯的地虽说有田七百多亩,但其中五百亩都是旱田,距里城东的水源太远,收成一般。大多数年景,都只够缴税和佃租的。俺们大多数人都是靠着靠近永定河的那二百多亩地活着,这些地的收成好一些,足够让我们刨食吃了……但也就是刚刚饿不死,现在朝廷又要加税……俺们……”

    说到此处,头发花白如雪的老汉已经扑簌扑簌的掉起了眼泪,说话也有些哽咽了。

    丁原却是面色凝重,一言不发。这是他第一次亲耳听到农户们的心酸。

    明朝末年,压在农民身上的税负极其严重。

    萨尔浒大败之后,万历四十八年,为了对抗建虏,朝廷开征了辽饷。

    一开始,只说辽饷是暂时性的,但是随着辽东局势不断恶化,这个就变成了固定的岁额,而且倒了崇祯年间还上涨了。

    而且丁原还知道的是,辽饷只是一个开始。

    过不多久,到了崇祯九年的时候,由于流寇丛生,肆虐中原,朝廷在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建议下,进一步开征了名为剿饷的新税。

    再加上需要交给地主的佃租和天灾导致的欠收,华北和西北的农户们基本是挣扎在生存线上。

    然而这还不算完。

    崇祯十二年,还是在这个名言为‘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的杨嗣昌的建议下,朝廷又加征了练饷。

    而且更重要的是,辽饷、剿饷、练饷这三饷,皇亲国戚不交,商贾富豪不交,儒士文人不交,只有最苦最累的农户们来交!

    三饷一收,灾害天气又持续恶化,百姓们再也无法维持生计,明朝这座大厦亦是是应声而倒。

    见丁原迟迟不肯答复,宋基还以为是自己太冒失,惹恼了丁原,噗通一声跪在了丁原面前:“老汉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朝廷的官饷一加,屯里真要饿死人了……”

    丁原从恍神中回复了过来:“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宋老伯你早说不就得了?”

    看到一把年纪老泪纵横,哭的眼泪都滑到棉袄上的宋基,丁原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给你老个准话。宋家屯的佃租,从今开始,免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