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勤俭节约的皇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快人,有几分丁振邦的意思,我卖给你,八百两!”

    这买卖速度有些快,价格也没怎么扯皮就决定了。之所以成交如此高效,乃是因为明清时期交易房产特有的一个律法保护着。那就是允许卖方“凭中公估找贴一次”。说白了,房子买卖完成,也过户到丁原名下了,但万一过些日子房价上涨了,这个中年人有权利让丁原再掏一次钱,补偿差价。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买卖价格上没太多说道,很快便达成共识了。

    利用蜂窝煤赚来的第一笔钱买了一套房子,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丁原不禁有些得意。

    本想叫赵丹来做客,参观一下,却突然想起,这位茶叶商人代理了蜂窝煤生意,去京城了。

    到了十月初,刚过立冬,赵丹在京城西山附近的蜂窝煤厂已经拾掇好了,开门营业了。

    赵丹在京城的蜂窝煤铺子走的跟丁原一个推广方式。先是在各大用煤大户那里摆摊设灶,立起一个普通的煤炉,和一个蜂窝煤炉。两种煤炉在烧水的时候用煤量形成了鲜明对比,任谁都能看的到。

    跟在保定府的时候一样,过了一天,神奇的蜂窝煤便不胫而走,传遍了大街小巷。

    京城的酒楼春馆也都听说了消息,通过各种门路打听到了赵丹的铺子,从四九城的各处纷至沓来,采购蜂窝煤,订做煤炉。

    消息越穿越开,没几天之后,紫禁城里的太监宫女们,外出置办货物的时候,也听人说到此物,购买了一些用于取暖和烧水。

    崇祯皇帝素来节约,他本人的袍服内里坏了,都是缝补一下,继续使用。

    在他的带动号召之下,皇宫内外都是厉行节俭。崇祯希望自己的带头作用可以感动其他内外官员们,与他同舟共济,匡扶大明于危难。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乃是崇祯皇帝最信任之人,自然也明白皇帝欣赏什么。

    太监们开始使用一种名叫蜂窝煤的东西取暖过冬,此事很快便传到了王承恩的耳朵里。

    听说使用蜂窝煤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用煤量,王承恩立刻意识到这东西大有可为,并且一定能博得皇帝的喜欢。

    王承恩找来自己的心腹,安排他们用蜂窝煤炉和宫里原来使用的煤炉做了个对比。

    亲眼验证了蜂窝煤的神奇之后,王承恩决定找个机会把这种好东西献给皇帝。

    夜里,乾清宫之中。

    年方二十出头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口述着圣旨,而王承恩则在一旁小心翼翼的给奏章批红。

    翻阅了整整一天的折子,崇祯皇帝着实有些乏了。他的眼睛已经微微红肿,眼球酸涩无比。伸了个懒腰,崇祯皇帝打着哈欠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算是舒展一下筋骨。

    见到崇祯有些倦意,王承恩立刻凑上来劝慰道:“入冬了,夜太凉。皇爷早些休息吧!保重龙体要紧!”

    一个太监这么跟皇帝说话,老实说是有些失礼的。不过崇祯皇帝倒也不气恼,他知道王承恩别无二心,都是为了自己着想。

    “天下不太平,朕即便躺下了,又岂能有一刻安稳?案牍上的那些事情,哪一件不需朕亲力亲为?”

    王承恩谨小慎微的劝谏道:“皇爷若是能寻到信得过的辅臣,又何必事必躬亲?军国要务皇爷亲自过问,那些杂事小事,奴婢按辅臣的票拟抄一份批红,。”

    崇祯皇帝仿佛全然没听到这番话,一动不动的背对着王承恩,默然不语。

    王承恩汗如雨下,顿时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多嘴说这些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