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话 河津城攻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有任何依据?”赵清盛问道。

    事实上,赵清盛所问之事,也正是在场所有人最想了解的!毕竟,军议乃是相当严肃之事,倘若所言之物毫无调查没有根据仅凭自己凭空主观臆测,是相当难以服众的!这一点,相信从军多年的赵平胜也相当清楚!因此,他能得出如此结论,则必然有什么不为众人所知的情报在里头的!

    赵平胜闻言笑道:“事实上!这问题相当简单!仅从常理推断便可得出以下如此结论:

    陈国对我宋国的防御重心始终都是在此益乙城,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河津城所布置的城防再如何坚固,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然不如这益乙城!

    并且,倘若河津城的城防果真是那么坚固的话,河津城并无需再在其城防四周再增强这数道的封锁线增加我军攻城的难度,防止我军直接长驱而入强行攻城!

    最后,当年赵盛国大人前往河津城促成宋陈两国的议和!倘若河津城城防果真固若金汤的话,当年他们大可如今日一般据城死守一扛到底,又如何需要与我国议和?”

    可赵清盛却依旧似乎有所疑问道:“或许彼时陈国国力并无今日这般强悍!毕竟当日陈国已经在山望城与益乙城两个地方损失了大量的兵马!他们兴许是因为兵力不足导致难以固守城防,而非河津城城防本身不够坚固呢?如此来的话,这或许无法成为河津城城防不够牢固的依据!(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再者河津城不似益乙城,河津城毕竟是陈国固守西方边陲要地的城池!乃是大梁通往陈国的门户!当日大梁乃是我南齐联军阵营的友军,或许陈国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因而与我国议和的?”

    “不错!您所述之事确实有几分道理!”赵平胜闻言竟是出言表示同意,而后话锋一转又道:“但是您似乎忽略了,当日陈国可是联合了北方诸国的数路联军在与我军作战的!当年的我军所面临的战略局势也没有如今这么的占有优势!因此,兵力不足之并不能成立!也就是,在下方才的推测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诚如清盛大人方才所言,这河津城的防御重心乃是西境的大梁而非我宋国!由此可见,河津城于此南境的城防应当是远弱于西面的城防的!彼时大梁受制与大武,内忧外患无法向陈国出兵,他们尚且于我无可奈何,今日难道就能胸有成竹了?

    再者,当时面对同样的情况,河津城几乎是做了同样的城防加固措施,几乎可以佐证今时的河津城与当日的河津城,单从城防这方面来看,似乎这些年陈国的重心并未有所转移!既然昔日河津城畏惧于我宋国大军,那么今日他们又如何对我宋军毫无畏惧?

    最后便是,根据大君上的战略规划,河津城虽非我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却是我军迎接大梁友军所需的门户!倘若我军正式与大梁结盟攻打陈国,这河津城便是大梁军东进的必经之路!由我军从南面攻打,似乎比大梁军由西面打要来得更加轻松容易得多!从战略布局上看,倘若我军需要来自西面的大梁军的支持,这河津城也是必要的!

    综上!河津城非但是能打要打而且是必须打!此时不打来日也必定要打!这是毋庸置疑的!”

    听了赵平胜的话后,赵清盛似乎再无任何反驳之语,底下也是一片鸦雀无声!很显然,赵平胜的观点在此时已经取得了在场所有武将的一致认同!

    赵清盛环视了一周,见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与赵平胜相视一眼点零头后,继续道:“那么!关于出兵攻打河津城之事,大家应该都同意了吧?还有异议请尽管提出!”

    正如赵清盛所预料,现场一片寂静!所有的人显然都同意了赵平胜的观点,认可了攻打河津城乃是他们这两路宋军所必须攻打下来的一大重要战略目标的事实!赵清盛分明从众饶眼中看到了与此前争论不休所透射出的迷茫不同的异样的东西……

    “既然大家都确定了此事的话,那么……接下来便是下一个议题!什么时候攻打河津城?!”赵清盛道:“这些时日大家所言,在下稍微总结了下,无非是速攻论、缓攻论以及坐等时机论!然而,诚如我们方才的讨论所引出的一系列问题,这河津城所涉及的政治战略问题实在太多,并非是我们几名武将几场军议便能决定的!

    事实上,关于此事,在下于数日前已经请示了大君上,并且已经得到了国都那边的回复了!”

    罢,赵清盛便从身上取出了自己与赵忠信通信的书信!直到这时候,众人才恍如是如梦初醒一般想通了一切!什么总结什么讨论,事实上都是他与赵平胜二人演出的一场双簧!尽管他们所言确实有道理,可此事既然已经让处于宋国的大君上过问了,那便足以明攻打河津城之事早便已经是宋国中央确定之事了!

    他们现在甚至有些感激赵清盛与赵平胜共同出演了这么一出戏,这才让他们今日停止了这一出毫无意义的争吵!他们也明白这二位大人共同出演这一场戏的良苦用心!

    原本攻打河津城乃是战术层面上的事!在他们完成攻打益乙城这一主要的战略目标后,依照宋国的战争惯例,这样的事情顶多也就是阵前军议,再由随军主将做最后定夺也便是了!

    可这回不一样!这一回大君上的目标可是直至一战灭其国,这一战每一步都需要他们以相当谨慎的态度去面对!因而,赵清盛将此事呈报给赵忠信亲自定夺,那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这问题的关键便在这里!一方面此次两军合兵,赵清盛不好坏了规矩!随便将赵忠信抬出来让大家闭嘴将内心的疑惑尽数吞回肚子里,势必引起众位将领的反感,这对他们接下来对陈国的用兵是相当不利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