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话 赵忠信的决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嘴里听到他们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其中,最紧张的莫过于各自提出由陆路和海路进攻陈国的二位武将!

    这不仅仅是因为能够亲自带兵前往攻略陈国,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战功和荣耀!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确实想亲手教训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陈国!他们并不想因为任何原因失去这么一次报效国家的大好机会!

    然而,从方才的一系列讨论当中,众人似乎隐隐感觉到!似乎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赵忠信都极有可能选择站在唐晟赵清盛的这一边,选择由海路进攻陈国益乙城,从而打开宋陈之战的序幕!

    当然,他们会有这样的考虑也并非不无道理!抛开赵清盛出身赵忠信故里唐晟这重要的一点来说,由海路全力攻打陈国对于宋国来说确实更有把握!而自宋国大力发展海军的现如今,原本为了巩固宋国北上陆路的山望城的战略地位就显得没有过去那么重要了……

    而此事,对于赵平胜来说自然也能轻易考虑到赵清盛之策比之他所提出的策略,在赵忠信心中的这两方面优势……

    “求求您!大君上!以您英明神断的决策,无论如何也要选择从陆路北上!山望城的弟兄们不可抛弃呀!大君上!”赵平胜由于心中的焦虑,不由不断在心中暗暗地祈祷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真的过去了很久吧?也可能是这段时间太过煎熬,让人难以承受!总之,赵忠信这一言不发便使得整个朝堂陷入了极为长久的沉寂!

    有句话说得好,最怕空气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极难作出的抉择,可此番如此这般耗下去却总不是办法!于是,便有人想要开口却又怕打断赵忠信的思路引起大君的震怒!刚张开的嘴便又闭了起来,缩了回去……

    终于,有人再也坐不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先开这个口提醒下大君赵忠信了!却在这时,赵忠信突然抬起头来,睁开双眼,将此人再次逼退了回去……

    “我明白了!”赵忠信的声音并不大,只是淡淡地说着!可所有人对赵忠信接下来的每一个字都听得真切:“清盛!我以大君的身份代替国君授予你为宋国海军总军团长!我宋国境内所有战舰任你调用!即刻点好两万兵马,对益乙城渡口抢滩登陆!”

    “是!”赵清盛兴奋地说道。

    这对赵清盛来说,无疑是个极好的好消息!他终于可以亲自带着足足两万大军前往陈国去开开荤了!有着大君如此的支持,他完全不担心自己接下来将要执行的任务!因为他知道,对于此时的宋国来说,只要拼尽全力,取回益乙城的控制权对于现在的宋国来说只是举手投足之间,易如反掌……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赵忠信明确地表态对于赵清盛之策的支持,几乎便等同于完全否决了赵平胜之策!对于赵平胜来说,这并非是他个人荣辱之事!对于整个山望城坚持至今的将士,他个人的荣辱根本不值一提!

    “可恶,真没办法了吗?果真要放弃山望城了吗?”

    只可惜那山望城的弟兄们了,他现在所能做的,只有为他们祈祷了!希望他们能坚持到赵清盛大人从益乙城顺利回师,到那时候还来得及解救他们了……

    “然而,山望城我也不想放弃!那些坚持至今仍不投降的勇士,都是我们可敬的弟兄!是我宋国英勇的子弟兵!”就在赵平胜已经万念俱灰之时,赵忠信竟又转过头来对着赵平胜道:“赵平胜听令!”

    “在!”赵平胜在慌乱间被点名,显得有些猝不及防,不由显得有些慌张道。

    “你的条件我答应了!一切如你所愿,将忠繁麾下的两千亲卫借予于你,再从国都禁卫中抽调三千人给你!希望你能如你所言一般,击溃山望城的陈军!让陈军明白我宋军的厉害!忠繁,擅自借用你的亲卫,你不会有意见吧?”赵忠信笑着对赵忠繁道。

    “一切全部听凭兄长做主便是!再说,何来在下的亲卫之说?宋国的军队都是属于君上,属于大君,属于唐晟主家的!在下也只是暂代兄长管理军务罢了……”赵忠繁有些战战兢兢地道。(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赵忠繁似乎没想到身为兄长的赵忠信竟会突然敲打他这么一下!但事毕转念一想,他立刻心领神会赵忠信的用意!

    尽管整支新军都是赵忠信一手组建的!可现如今除了宋国经由军事变革,使用了清一色的常备军制度!全天下其他国家此时主流的还多是允许各领地家臣自行招募私兵,战时再由各地家臣将手上的少量常备军以及动员的农民军混编带上战场参战!

    所谓的常备军制度,通俗讲就是兵农分离!它是将所有的军队统一收编,平时将这些常备军分散至宋国各地统一训练维持当地防务以及治安,遇到战时再由中央统一抽调指派的制度!

    尽管依照旧时惯例,可以在短时间内征募到大量的军队!平日里无战事时,各领地内的家臣只需要养活少量常备军,其他农民军便可解甲归田自给自足!

    然而,这样的弊端还是很明显的!除了在战时这些农民兵的战力不足,在春播秋收农忙时期由于要赶回国内干农活,防止次年歉收!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打短期的小规模战争,一旦陷入长时间的持久战,若国家无法承担这些农民兵无法耕种的损失,便只能保证此战一定能赢!反之亦然!

    倘若无法做到这两点而贸然继续战争,轻则军心涣散,士气动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全军哗变!这便是在过去的日子里,尽管列国互有征伐,但最多也就是小块领土频频易手,难有大规模吞灭之战的根本原因!

    赵忠繁心里明白,兄长忠信之所以做这样的变革,其目的便是要在往后的战事中以更强的战力,更长的作战持续力,应对任何敢于向宋国亮剑之敌!这也便是今天,兄长敢于公开喊出要宋国上百年来想都不敢想的吞灭陈国的底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