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话 北境风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嗯!定宪大人慢走!”

    周定宪行完一礼,与在场诸位辞别后便走出了城主府!

    赵盛国吗?看来是你赢了!不过你别得意!将来我定要在战场上让你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周定宪愤恨地如此想着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随着周定宪的离开,领头的陈国又因为宋国的态度改变而有所动摇,此军议便再无继续开下去的必要了!于是,其他诸国的武将也都纷纷请辞离开了正厅!正厅之上最终便剩下了陈良熹与陈政栋二人了……

    “多谢政栋大人方才为我解围了!”陈良熹道。

    事实上,陈政栋作为败军逃将,原本陈良熹觉得他辱没了陈国武将之名,是对他没有什么好感的!可自从他出言为自己解围后,陈良熹分明感觉到此人并非一无是处的庸才!

    而且,也因此才真正感觉到,在这河津城之内,或许只有他身为一朝之臣始终站在自己这边了!

    也许,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让人真正明白至少还有个人能说话的好处吧?

    “良熹大人不必客气!你我一朝为臣理应如此!”陈政栋道。

    “这是宋国的和议,您要不要看看?”陈良熹道。

    陈政栋似乎有些惊讶地看着陈良熹!他明白,这是陈良熹有意想向自己征求意见的表现!自自己败军逃到这河津城,得知当日顶替自己的护卫竟为了武家荣誉替自己在战场上英勇力战身死之事后,他便在这河津城背负了太多的骂名!

    如今,陈良熹表现出的信任,已经是他许久没有感受到的了!不由激动万分地从陈良熹手中接过和议,手上禁不住地颤颤巍巍起来,逐行逐字地慢慢读了起来……

    陈政栋读着宋国送来的和议先是一喜进而一忧最后复回到一副冷静的表情透露着一丝心安……

    “如此大事,本不应我多嘴!”陈政栋将和议递回到陈良熹手上后继续道:“不过宋国开出的条件确实利大于弊!除了归还我们益乙城以外,还保证我国从联军脱离后的周边安全!这些条件确实让人难以拒绝!只不过此事还是应该交与君上定夺,相信君上必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嗯!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只不过大武的周定宪该怎么办?尽管我们并不用担心列国在这河津城兴风作浪,但是大武的势力也不容忽视的!”陈良熹似乎有些担忧地说道。

    “那家伙?你不必担心!以那人心高气傲的脾性,知道此事并无他插手的余地,最迟今晚他便会离开这河津城了!”陈政栋笑道。

    “政栋大人真这么觉得?”陈良熹有些怀疑地说道。

    事实上,到了当天晚上,心灰意冷的周定宪正如陈政栋所言认为大局已定,无法挽回任何局面便匆匆离开河津城回到大武了……

    和议在当天送回陈国国都并稳妥地交到了陈国忠手上!正如此前河津城的分析,陈国忠在与重臣师熹商议后,认为与宋国达成和议对陈国来说利大于弊!便当场拍板并加盖国印将和议送往了宋国……

    数日后,宋国从益乙城撤兵,表示和议已经生效!同日,陈宋向全天下公布停战和议,两国正式宣布停战!

    而根据和议中的内容,一旦陈国因为脱离联军在半年内遭受北方诸国的打击,便等同向宋国宣战!北方诸国皆见识过宋军的厉害,竟无一国敢于挑头向陈国发起战争!陈国上下当即为国主陈国忠的果断抉择避免了陈国遭受灭顶之灾的危局而歌功颂德……

    于是,就此宋国北境之患基本解决!宋国得以专心致志地对付南方日益猖獗的南齐联军……

    在北齐北方的延南城,是北齐少数依山而建的山城!其城防在北齐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一流坚城!因此得以在南齐联军的猛烈攻势下得以幸免于难!

    此时,延南城内除了原本隶属北齐的两万守军,还聚集了从大梁赶来的四万大军以及宋国调配的两万大军!

    他们在进入北齐境内后,便遭遇了南齐联军正在攻打延南城!于是,两军几乎不做任何停留,分别从西北方向与东北方向向正在攻打延南城的南齐联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攻打延南城的南齐联军仅仅是联军的先头部队,主要由南齐兵组成!无论从兵力上还是兵员素质上都远不如大武军,顶多属于三流部队!

    于是在三国共计八万人的三面夹击之下,几乎没有费多少力便溃不成军,延南城之危瞬间瓦解!

    此战可谓是少见的经典之战,也是北齐自大武介入战局后首次获得的大捷!对于北齐一方自是举城欢庆,开门迎接这两支解北齐于危难的友军!

    两军缓缓走进延南城,感受着来自北齐百姓的友好欢呼!可宋军主将赵忠繁此时却分明觉得有一股异样的眼光从大梁军方向投向了他们!那明显不是友善的眼神,而是充满敌视却又有些轻蔑的眼神……

    若是说敌视,赵忠繁似乎可以理解!毕竟此前大梁在宋国吃了个瘪,若是要人家因为北齐一事就与你相亲相爱如一家人一般,也许政治场上可能发生,但在铁马兵戈的战场上绝不可能!x 电脑端:<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可蔑视之感从何而来?难道大梁败于宋国之手还能存留那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赵忠繁显得有些无法理解,不过仔细想象也便了然……

    毕竟人家大梁是大国,吃了败仗自然不可能在国内坦言此事,总会找些对他们失败更加有利的解释!其中无非就说宋国使诈或者是其他未知原因,总之不会说宋军半句好话!而从进城开始他便看到带领这支大梁军的将领尽是从未见过的生面孔……

    想来,大梁此时主力都在国内处理来自内部与周遭此起彼伏的乱局了。这支四万人部队,怕也只是临时东拼西凑的杂牌部队吧?

    想到这里,赵忠繁不由得为接下来将要面临的恶战开始感到担忧起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