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李儒(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己万不得已的办法,因为只有这样董卓才会上当,为此他劝说了王允好久。

    事实上王允前来求诏书的时候也是声泪俱下,百般告罪。

    刘协其实不在乎用假的禅位诏书来诱骗董卓,他只要董卓死就行了。

    但是王允却认为这样有损汉室的威严,所以才会如此。

    听到这里,刘协、刘艾就已经相信了八分,因为这人所说的情况和当时相差无几。

    再加上此人前来皇宫原因是因为李傕军正在四处抓捕自己,万不得已才前来皇宫寻求庇护,而贾诩确实让士卒们四处抓这么一个左脸有伤的人。

    李儒倒不是真的知道王允前来皇宫时做过什么反应,他只是从王允之前的表现,以及最后跳城殉国等事情中分析出来王允的表现。

    见刘协等人相信了自己,李儒心中暗暗送了口气,看来自己的这条小命算是保下来了。

    刘协年幼,并没有多少多少主见,但是刘艾却觉得此人有大才,他希望刘协能够将这人留在身边出谋划策。

    刘艾这个宗正眼见汉室日威,心中也万分焦急。

    之前听取了那位“贝先生”的话,与董承接了亲,有获得了禁军的兵权,这多少让刘艾高兴了不少。

    但是只是千余的兵力显然不够,想要重现汉室的辉煌,那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兵权。

    天下诸侯虽多,却又有几个愿意听命于皇帝的,就是奉诏前来的曹操,刘艾也非常的不放心。

    “李先生,你为陛下立过大功,陛下自然会护你周全。不过你也应该知道,现在陛下受人所制,万一他们强行闯入皇宫,恐难保先生周全。”

    李儒自然听出了刘艾话中的意思,他是想让自己为皇帝献策呢。

    “为陛下尽心乃是我的本分,宗正大人切放心,我已经有计策。”

    “额?说来听听。”

    刘艾顿时眼前一亮,没想到此人还真有计策。

    李儒的计策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带刘协南移,离开关中,前去寻找其他诸侯的庇护。

    而李儒所给的对象就是现在号称荆州八骏之一的荆州牧刘表。

    刘表本身就是皇亲,只有逃到他那里,才有机会匡扶汉室,曹操根本就不在李儒的考虑范围之内。

    刘艾等人对于李儒的看法也非常认同,他们其实也没有指望过曹操。

    虽然曹操的祖父曹腾曾经帮助过汉桓帝登基,也因此受封费亭侯。但是他毕竟是宦官,现在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官都对宦官没什么好印象。

    至于曹操的生父曹嵩就不用说了,仗着曹腾的名望以及买官做太尉,但此人却无什么大才。

    曹操也是,虽然曹操在剿灭黄巾的时候立过功劳,也曾经将济南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位于帝都的人却更多的是知道此人少年时期的放荡不羁,喜好玩乐。

    只有董承并不是这么认为,他其实更想让献帝前往袁术那里,因为以前和袁术交好。

    之前王允让各地诸侯出兵勤王时,董承也写过书信给袁术,但是袁术却以治地混乱,无暇抽身为由给拒绝了,这让董承对袁术非常失望。

    扬州一地,如何比得上大汉天子。

    李儒的计划的是让董承暗中策反现在长安城中的守军,将这里的三千兵力收编下来,这样既能安全的逃离长安,又可以增加前往荆州的成功率。

    因为贾诩的离开,长安城中群龙无首,加上许多士卒对李儒心怀不满。

    不到十日,董承居然真的成功控制住了长安城。

    其中虽然有部士卒选择回老家了,但是加上当时李傕攻打长安时被俘虏的守城士卒,董承东拼西凑居然也弄出了一支四千人的部队。

    他们在收集了大量物资后,刘协就带领着文武百官,在董承四千军队的护卫下沿丹水而下。

    这样既可以避开虎牢关的战事,也不用经过曹操的地盘,可以直接经过南阳郡,前往刘表所在的襄阳郡。

    等到刘协正式离开长安之时,已经是贾诩离开长安近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这时郿县那边的战事也有了新的进展。

    原本三方都按兵不动,各怀鬼胎。

    牛辅认为李傕和郭汜是前来攻打自己的,一直全力筹备抵御他们的攻击。

    而李傕两人则是都不敢先动,他们担心对方会联合牛辅来一同围攻自己。

    但是这样一直僵持着也不是办法,因为事发突然,他们所带的粮草都不多,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对峙,粮草也即将告罄。

    战事一触即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