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凉州新政(二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一旦他们称呼秦华为主公,那么就相当于绑在了秦华的战车上,一旦离开就是背叛,在汉朝这个注重名望的年代,背叛的代价可是很大的。但是如果他们只是称呼秦华为大人,说明他们只是上下级的关系,即使某一天他们背叛,虽然也会有影响,但是比起前者要小的多。

    时间来到了五月,秦华终于完成了对军队的改制,现在凉州军队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

    不过其中有三万青羊军需要守卫青羊城,平时不好调动。

    其余还需两万驻守各大关隘和边塞,真正能调用的也只有五万。

    不过这五万军队的相比于普通军队要强大的多少。

    除了长期严格的训练外,秦华还为他们全部换上了新式铠甲,而不用像普通军队那样只有一柄武器加上一件皮甲就算全部军备了。

    五万军队中有三万是步兵,除了秦华最自豪的三千陷阵营外,其余部队也非常出色。

    在整治军队这段期间,秦华将原先军队中那些老弱全部替换成了青壮,所有整体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以前军队的俸禄只够士兵自己吃饱,秦华改制后,士兵们就有了粮饷,除了自己吃用外,他们还能将自己的军饷带给家人。

    而且军队还有完善的军功制度以及抚恤制度。

    军功制度很简单,就是杀敌,杀敌越多奖励越多,有点类似秦朝的军功爵制,但是又不一样。

    军功爵制能够通过杀敌获取爵位,但是秦华这边却只能获得钱币的奖励,即使是升官也只能升到千夫长的级别,想要成为将领就需要有足够的军事知识。

    这一点会有专门的人进行考核。

    而抚恤制度就简单多了,意思是在战场上死去的士卒他们的家人就能获得抚恤。

    和以前的抚恤机制不一样的是,秦华所给的抚恤非常多,战死士兵的家人能够获得两千钱的抚恤金。

    不过这并不是一次性发放的,秦华会按每年一百的标准发放,同时还是送上一些肉食、布匹之类的。

    而且战死的士卒家人可以免去三年赋税,家里的孩子也能进秦华刚刚开办的公塾读书。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加入军队的原因,如果不是秦华有意控制人数,他的军队规模可以达到十五万,甚至更多。

    但是秦华信奉的是精兵政策,兵不在多而在精,这从王国叛军的表现就能看出。

    剩下两万是骑兵,其中有八千铁鹰骑兵,这是一支用来骚扰以及追敌的轻装弓骑兵。除此以外剩下的都是穿上了铁甲,用来冲锋陷阵的铁甲骑兵。

    不过这些铁甲并不是特别重,算不上重骑兵。

    其实秦华也考虑过建立一支重骑兵的,他知道重骑兵能够给敌军带来怎么样的杀伤力。

    但是碍于重骑兵的局限性,以及那高昂的造价,秦华并没有建立重骑兵队伍。

    至于前面所说的公塾,其实就是公立学校。

    现在条件不是很成熟,秦华只能先在各城建立一座公塾,他也没有能力全面开展免费教育,所有来这些公塾上学的大多是一些富户,以及那些战死士卒的孩子。

    世家子弟大多在自家学习,来公塾的并不多。

    接管整个凉州后,秦华才感觉到钱根本不够用,以前他自认为根本不用担心财务的问题,现在就开始后悔以前的大手大脚了。

    “当初送给何进和十常侍的礼物应该少一点的。”

    这是秦华最近最常说的一句话。

    为了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秦华决定开展贸易。

    而他的交易对象就是北方的鲜卑人,西面的羌人部落,以及西域各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