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工业革命的火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光世急忙带着人去了……

    “他们牛死光了,哈哈……现在如此巨量的铜矿石完全靠人力运进昆山。虽然难不死他,但就要让他知道,不合群就会寸步难行。”

    厅堂中,许多人聚在一起哄堂大笑。有朱勔马继慕容萧华等人。

    “张子文不自量力,始终咬着何执中调军的事不放,导致我马继也如履薄冰处于危险中,仅仅把他的牛弄死太便宜他。若再不识趣,后面就不是死牛那么简单了。”马继阴沉着脸道。

    慕容萧华道:“将军不用着急,要循序渐进。这次牛案,能让官方稀里糊涂找不到毛病,而只是干着急,也是对张子文的警告,让他知道做人留一线。或者……他因牛死了,没证据时要动军伍乱来,这不正有人等着他作为吗!”

    言罢看向朱勔。

    朱勔冷冷道:“是的这样最好,想必何执中就等着他作死了。到时候只要有授权,老子一锅端了他。”

    “不管怎么说都没必要太激化。”石榴姐忽然发言,“他只是个被宠坏的大孩子,身为宰相儿子以为人人都会让着他。但就事论事,根据人性,大多数人遇到这样的事后,都会多个心眼学乖的。”

    说这么说,人性的确是这样的。事实上朱家也用类似的手段,把这地区的许多书生官僚给唬住了,最终结果大多数随波逐流,到任期就走人,少部分同流合污,一起开这艘贼船。

    “这个有时候啊,我也希望用你的心思去衡量他。”

    朱勔意味深长的看着石榴姐,“但我总有种预感,事件走向不会是你所想的那种,他真是个见了棺材、都未必掉泪的人。”

    ……

    张子文进入锻造车间时,老罗沈任飞等无数技术大能,以及整个项目组的人,都在等着气缸的最后焊接拼装。

    最终成功了。

    走近看看,那比较粗糙的焊接工艺,以及并不算完美的几何形态,作为一个穿越者当然看不上眼。

    好在,张子文没有完美强迫症,现在是起步阶段,基本上能用就行,冷凝蒸汽机也不需要太大的强度和精度。

    见张子文神色比较古怪,以为是权贵家的人喜欢完美,于是老罗也比较尴尬,“请老爷赎罪,我等真尽力了,限于这个东东的大小、形态以及规则,锻焊是不可能的,于是只能采用钎焊。”

    张子文点了点头,这是没有办法下的折中。

    这时代的钎焊肯定用不太久,但基于并不是高压蒸汽机,而是相对低压的冷凝真空机,那么钎焊也能凑合用。

    何况随着经验累积,工艺会逐步加强。

    其实设计个沙模,能浇铸出一体成型的气缸来,可惜暂时限于冶炼技术瓶颈,浇铸的质量不行。

    上一个实验品就是浇的,但进行冷凝真空的局部压缩实验后,就会像张子文做实验时候的那铁皮杯子一样,逐步变形。

    于是只能再次修改方案采用锻造,然后打磨,并放弃了圆形,采用了方形气缸方案(方便锻造),又以钎焊工艺进行连接。

    大抵上的原理很简单,设计逻辑对于宋人也真没什么难点,甚至张子文只是讲了个理论开头,其他的,全是老罗沈任飞他们制定的方案并加以实践。

    但虽然简单,重点在于工艺!

    工艺成熟度直接决定了材料强度,以及整个机组的精度密封性能。

    现在这东西么用是肯定能用的,无非就是用马力下降、热效率低下,来缓冲工艺上的不足。

    譬如后世ad依托gf或台积电工艺制造的pu,用当然能用。但平均下来只能跑4000出头的频率,一但过了4000拐点后功耗爆炸,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出现了。但是英特尔的自有工艺上5000就跟喝水似的。

    所以客观的说,没有什么是降频运行不能解决的,如果有:再降。

    就是基于这样草根又寒碜的思路下,大宋皇家海军第一台冷凝蒸汽机下线诞生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