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我与红尘皆过客,痴笑月明逐清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耳旁伴随阵阵清风,书声琅琅,李修筑在祝老根带领之下,走进了这座村庄。

    入目,村庄最中央,坐落着一座青砖黛瓦,宽敞明亮的私塾学堂,那琅琅读书声,便是从这里传出。

    除此之外,整个村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户户人家来来往往,鸡鸣,犬吠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也应有尽有,哪里有半分干旱的样子。

    和李家村相比,大祝庄给他的感觉是耳目一新。

    “原来,陶公笔下的桃花源,真的存在。”李修筑这般心想。

    他撇下祝老根,悄悄走进学堂。

    只见这学堂院内有翠柏,有青山,几株冉冉老松,数茎斑斑野竹,学童们时而响起的读书声,伴随这幅美丽画卷,竟给人以宁静清幽之感。

    实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建造这学堂者,想来也是位有趣的人。”

    李修筑继续往里走,直至窗边,这才停下脚步,静静倾听先生讲课。

    学童中有七八岁的,也有八九岁的,年纪大些,竟还有十三四岁的。可不管年龄或大或小,无一例外皆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先生很年轻,一袭青衫,束发盘髻,面对十余数学童,将知识娓娓道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音同悦,喜也。”

    “学而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何为?盖因时习之,则所学者在吾而不在它,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心中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

    “再者,人生而有觉,觉有先后,后觉者何以超脱先觉?无他,唯手熟尔。”

    李修筑前世有过很深的古文基础,学堂先生这一段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讲解,可谓鞭辟入里,让他听得如痴如醉。

    是啊,孔圣为何为要强调温习的重要性,不就是因为只有时常温习,时常巩固,才能达到熟悉掌握的地步吗?

    熟悉掌握了学过的知识,心中又会感觉到欢喜,那么这样的进步,又怎么会停止?

    而且,每个人生来都有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会对知识达到掌握的地步,可有些人先掌握,有些人后掌握,后掌握的人怎么追赶?

    唯有付出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时间,比别人更熟悉,更熟练,笨鸟先飞,便是这个道理。

    而由此,引发了李修筑的深思。

    今日自己与蛇妖的战斗,不恰恰也是如此吗?

    自己修为高出蛇妖一大截,所掌握的术法也是真龙传承里的金丹顶级法术,可在这种情形之下,一直处于被动之势的蛇妖,竟逃出生天!

    这其中固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疏忽大意,让那头蛇妖抓住机会。

    可更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第一次施展九龙火咒,操作不当,不然,九龙齐出,蛇妖还有什么逃出生天的机会?

    李修筑感触颇深,获益良多,且愈发思考,越觉得先生的话蕴含了深刻哲理,久久不能自拔。

    待他回过神来,想要继续听先生讲课,只听先生已经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都已教授完毕。

    李修筑抬头,发现先生正笑吟吟地看他,道:“你们看,窗外的朋友,是不是也正应了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是!”

    学童们齐齐望向李修筑,整齐的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