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完了,侯爷动杀心了(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将其置于社会的底层。

    即便是到了金人统治燕云地区的时候,也是在重用部分辽朝汉臣的同时,在政治上将幽云汉人列于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阻卜人等民族之后,排斥于统治阶层之外。

    辽、宋、金三个王朝都对燕云汉人采取了既拉拢又排斥的作法。

    可以说,燕云汉人是姥姥不疼舅舅也不爱。

    这也就导致了,燕云汉人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

    再加上蔡仍带来的纯正的汉人。

    这里的民族问题的确严重,严重到李纲和陈康伯这两个名相之才都难以调和。

    当然,这也是因为蔡仍太急了,如果给李纲或者陈康伯足够多的时间,已经提出用民族大融合这个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他们,应该也能解决这些问题。

    只不过,这个办法太耗时了,蔡仍等不了也不愿意等这么长时间。

    陈康伯也知道,蔡仍着急,所以他继续说道“下官愚钝,在下官想来,如今可能只有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蔡仍问“什么办法?”

    陈康伯道“罢了下官的知州之职,改任冯从文为知州。”

    蔡仍何等聪明,怎么能不知道,陈康伯的意思是,对蔚州使用羁縻府州制和羁縻部族制或是使用具有浓厚藩镇割据、羁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执政体制机制把军政权交付地方土豪首领掌管。

    而且,陈康伯还提出了具体人选——冯从文。

    得说,陈康伯提出的这的确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就像折家与赵宋,虽然是听调不听宣,但折家也真是为赵宋守了近两百年的边疆,无数折家人都为赵宋战死。

    关键是,此法能立竿见影。

    不得不说,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康伯的提议的确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也是一个可以大力推广的选择——可以想象,只要蔡仍采用羁縻府州制和羁縻部族制或是采用具有浓厚藩镇割据、羁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执政体制机制把军政权交付带头投降的地方土豪首领掌管,未来必定会有更多献城的人。

    事实上,冯从文他们这些人之所以献城,为的绝不是什么大义,而是利益。

    冯从文他们这些人所期待的,正是羁縻府州制和羁縻部族制或是具有浓厚藩镇割据、羁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执政体制机制,希望蔡仍把军政权交付他们这些带头投降的地方土豪首领掌管。

    这也是,蔡仍将陈康伯派来了之后,他们开始使用不抵抗也不合作的态度来对付陈康伯的原因,归根究底就是,他们不愿意蔡仍派去的人统治他们,他们想自己统治自己。

    而陈康伯在面对有功无过又不抵抗的冯从文等人,实在是无从下手,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不死不活的样子。

    听了陈康伯所言,蔡仍有看向李纲。

    李纲明白,蔡仍这是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李纲道“下官赞成陈知州的想法,可以先稳住他们,将来慢慢图之。”

    蔡仍知道,陈康伯和李纲的提议是良策。

    而且,蔡仍也明白,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游戏。

    可蔡仍却不想开这个口子。

    因为这个口子一开,那绝对会是后患无穷、隐患不断。

    而燕云,是蔡仍给自己准备的龙兴之地,不能有这些后患和隐患。

    所以,蔡仍道“民族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一个互相渗透的过程,且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是落后民族在先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强烈影响下,逐渐融合于先进民族,如匈奴族从东汉至南北朝的汉化。一是先进民族的部分成员,因陷于落后民族的汪洋大海而融合于落后民族,如夏时的淳维,秦汉时的赵佗,南北朝时的桓诞,北齐时的高欢。”

    李纲和陈康伯都是绝顶聪明的人,蔡仍一开口,他们就明白了,蔡仍不同意他们的提议。

    果然!

    蔡仍继续说道“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存在着两种情况或方式。一种是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经过自然的过程合于另一个民族;另一种是采取政治强制手段把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你们只使用前者想要同化蔚州城中的人,当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民族融合,事实上,更快更有效的方法还是后者。”

    李纲和陈康伯的心同时一凛,暗道“完了,侯爷动杀心了!”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