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顺势而为(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蔡仍干净利索的放了一子。

    蔡京见状,也慢慢放下了一子。

    如此你一子我一子大概下了十几手,蔡京道“晚上去樊楼招待金使?”

    蔡仍下了一子,道“朝廷希望我震慑一下金使,免得他们得寸进尺。”

    蔡京道“王黼这步走得是对的,既然已经激起了盟友的贪欲之心,就要向盟友展示强大的武力,让他们即使蠢蠢欲动也不敢轻举妄动。”

    两人又下了一会,蔡京道“还要跟童贯继续争下去吗?”

    蔡仍的政治敏感度很高,再说蔡仍养了李纲、李光等一大批优秀的幕僚也不是白养的。

    关键是,蔡仍手上的几个情报部门也不是白建立的。

    虽然蔡仍还不知道童贯和赵佶前两日深入灵魂的交谈,但蔡仍安插在童贯身边的密探,却已经将童贯的幕僚给童贯出的主意汇报给了蔡仍,换而言之,蔡仍其实是隐隐约约知道童贯要出什么牌的,甚至隐隐约约知道童贯要对付自己部分策略。

    不得不说,虽然蔡仍这两三年跑得已经够快的了,可他的底蕴还是远远无法挑战童贯,要不是出了方腊起义折了近半西军和胜捷军一事打了童贯一个措手不及,他甚至连跟童贯叫板的资格都没有。

    更关键的是,童贯有两个蔡仍永远也无法匹敌的优势——老和是个太监。

    老就不说了,这是蔡仍怎么都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至于太监,蔡仍总不能为了跟童贯争,而自宫吧?

    可虽然已经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可能争不过童贯了,但蔡仍还是坚定的下了一子,道“争。”

    蔡京什么都没再说,只是继续跟蔡仍下棋。

    下着下着,蔡仍沉思的时间越来越多,反观蔡京,依旧是从容不迫。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蔡京故意布局。

    棋到中盘的时候,黑白子的态势竟然与现在蔡仍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

    蔡仍见状,固执的操控着自己的白子一直往左边杀,希望能杀出重围,然后跟远处自己已经布下多时的一片白子连接到一起,之后一举灭掉蔡京的黑子。

    可蔡京却一边固若磐石的堵住蔡仍左边的白龙、一边在右边寻找着蔡仍的弱点又稳又狠的撕咬着。

    厮杀了好一会,蔡仍终于冲出了蔡京的包围如愿以偿的跟远处自己已经布下多时的一片白子连到了一起。

    可蔡仍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输了——就在蔡仍不顾一切的往前冲的时候,蔡京已经无声无息的将他杀得片甲不留。

    蔡仍看着棋盘久久不语。

    不知多久过后,蔡京的声音响起“知道你为什么会输吗?”

    蔡仍抬起头看向蔡京,道“请大伯指教。”

    蔡京道“欲成大事者,必须牢记四个字。”

    蔡仍问“哪四个字?”

    蔡京一字一顿,道“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

    蔡仍如梦惊醒!

    是了。

    一直以来,在蔡仍的心中,赵佶、赵桓父子都是昏庸无能的,赵宋是必亡的,他如果不出手,靖康之耻是必然要发生的。

    可现在一想,如果不是赵宋在收复燕云的过程当中,赵佶君臣屡屡出错,如果赵佶不是将皇位传给蠢笨如猪的赵桓,如果不是在金人南下的过程当中赵桓总是战和摇摆不定,北宋能灭亡吗?

    蔡仍尽量压下自己对北宋的偏见,然后尽量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

    结果,蔡仍很轻易的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北宋不该亡,至少不会这么快亡,也不会亡得这么耻辱。

    实话实说,虽然这些年来赵佶没轻折腾,可赵宋一朝的底蕴实在是太过深厚了,深厚到,除非赵佶君臣像历史上那样在收复燕云的过程当中不断犯错、赵桓像历史上那样在匆匆忙忙接替子赵佶的皇位之后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均不采纳而一些重要的误国之谋却又全都采纳,刚刚完成蛇吞象将辽国灭掉的金国根本就灭不了赵宋。

    毕竟,历史上,金人南下的最初目的,也只不过就是因为赵宋屡屡说话不算数又总在其背后搞搞小动作而想给赵宋点教训,他们最远大的目标也只不过就是跟赵宋划黄河而治,后来过黄河,也只不过就是想来耀武扬威一下,打的主意是抢点就走。

    是赵桓昏招连出,才逼得金人打到东京汴梁城下,才让金人梦幻一般的打破了汴梁城的外城,然后兵不血刃的完成了靖康之耻。

    而如果赵佶和赵桓不像历史上那样昏招连出,哪怕他们只在几次重大的决策中幡然醒悟,那赵宋可能就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以靖康之耻的形势灭亡了。

    那……如果赵宋不那么亡,自己怎么取它而代之,天下人能认可自己这个曾经赵宋的臣子当他们的新皇帝吗?

    逆势而为,我蔡仍能推翻赵宋吗?

    ……

    阅读网址

    dasongxiaotu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