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硬闯的太子妃(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求赵宋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因此,李纲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税务官。

    与李纲一块被贬的,还有历史上与李纲和赵鼎以及还没有出世的胡铨并称南宋四名臣的李光。

    同样是两年前,李光授任太常博士,升为司封,他指责士大夫阿谀奸佞成风,甚至援引荀卿‘有听从,无谏诤’的话,来堵塞言路;又认为怨嗟之气,聚结为妖气。

    王黼厌恶李光,令吏部任他为桂州阳朔知县。

    刘安世听说李光因为议论政事被贬,写信称赞他。

    当时李纲也因评论水灾一事离开朝廷,住在义兴,他在水驿等候李光,亲自出来喊道“不是赵州李司封的船吗?”

    逗留几天,二人定交而别。

    后来李光授任司勋员外郎,升任符宝郎,一个从七品的小官。

    陈公辅在越州任应天府少尹,除秘书朗,从七品。

    陈康伯,今年的进士,还没有正式出仕,无品。

    仇悆,武陟县令,正七品。

    郭永,太谷知县,正七品。

    唐重,蜀州司理参军,正八品。

    赵开,阳武县县令,正七品。

    胡世将,虽然是宋仁宗时枢密副使胡宿的曾孙、浙西安抚使胡唐老之弟,本身也是登进士第,但现在也只不过是一个正七品的小县令。

    刘子羽,不是正统文人出身,要不是不久前当了个机宜文字跟随其父刘韐去征了一趟方腊,连入官场都是一个问题,现在只是一个九品的太府簿。

    呼延庆就不必说了,只是一个统领一级的小武官、小翻译,蔡仍说调来就调来。

    总而言之,这些人现在几乎全都不得势,蔡仍求得赵佶的首肯之后,一纸调令,他们就全都得乖乖的离开他们原来的岗位聚集到东京汴梁城为蔡仍所用……

    ……

    这一日。

    蔡仍的岳父朱伯良又来到蔡仍家。

    一见蔡仍的面,朱伯良就道“贤婿啊,你就去见一见太子殿下吧,我……我实在是抗不住了。”

    蔡仍一回京,太子赵桓,就让朱伯良来邀请蔡仍,美其名曰是要帮蔡仍筹备婚礼。

    对此,蔡仍当即就对朱伯良表态“岳父大人,这亲什么时候成,你说得算,但太子,我不能见。”

    与离京前相比,蔡仍现在的身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蔡仍只是一路的兵马副总管,明面上只有两军兵马(金吾左军和金吾右军,其它诸军都只是受蔡仍统制的,并不算蔡仍直属)。

    在那种情况下,蔡仍跟太子一党搅和在一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赵佶也不会太在意。

    可是现在,蔡仍手握五万大军,绝绝对对是军方一个大佬,统兵大将。

    统兵大将结交当朝储君,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忍的。

    关键现在可是决定收复燕云统帅的关键时期。

    而一旦谁被选为收复燕云的统帅,那所掌控的,可就不仅仅是本部那点人马了,那将要掌控的可是赵宋的大半人马。

    这么多人马被哪个臣子所掌控,皇帝能放心?

    别的先不说,历史上,童贯率领赵宋大半之军去收复燕云的时候,赵佶可是将他最信任的人蔡攸派去盯着童贯,并且还在童贯身边布置了无数眼线,使得童贯有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赵佶的眼睛。

    由此可见,尽管赵佶昏庸,但在对待统帅了赵宋大半兵马的臣子,他也是不会轻易放心的,甚至就不会放心。

    而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统兵大将联合储君逼得皇帝退位的例子,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所以,蔡仍绝不能让赵佶误会自己跟赵桓站在一起,尤其是这个关键时候。

    另一方面,虽然蔡仍的岳父很多,但嫡亲的岳父却只有朱伯良这一个,关键是,一直以来,朱伯良都在积极帮蔡仍招揽太学生,可以说是对蔡仍助力很多,因此,蔡仍也不能寒了朱伯良的心。

    基于这两个方面,蔡仍道“岳父大人,你也不是不知道,我现在不能跟太子走得太近了,太近的话……”

    还没等蔡仍的话说完,一个非常好听的女声就响起了“太近怎么了?”

    蔡仍抬头一看,就见朱琏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得看着自己。

    朱琏身边的蔡仍的一众侍从,纷纷告罪“伯爷恕罪,不是我们不拦着,是太子妃硬闯,我们根本拦不住。”

    朱琏挑衅的看了蔡仍一眼,似是在说“我就硬闯了,你能拿我怎么样?”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