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登基?(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r />     关键是,他们根本改变不了这一切,甚至连阻挡一下都不行——是,也有不少他们这样还忠于赵宋的人,可他们这点人,相对于那些将蔡仍奉若神明的人、那些希望蔡仍推翻赵宋拯救世界的人而言,无异于沧海一栗,他们如果敢表现出来忠于赵宋,那乌泱乌泱的人非得将他们撕成肉丝不可!

    对此,尽管赵鼎、刘锜等人嘴上不愿意承认,可参加过无数次诉苦大会的他们心里也能理解这些人,知道他们是因为对赵宋失望至极才会这样的,知道他们是因为真的被赵宋逼得没有了活路才会这样的,知道他们是因为希望一个救世主诞生拯救他们才会这样的。

    赵鼎、刘锜等人也怒赵宋不争,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接受蔡仍取赵宋而代之,他们更希望蔡仍能凭借其无边的智慧和才能来拯救大宋,如果是这样,他们愿意跟着蔡仍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可现在形势明显向着他们希望的相反方向发展了,宋江等人甚至希望蔡仍现在就表态、现在就登基为帝!

    还好——

    听了宋江的话,蔡仍满脸喜色的脸,顿时就是一沉,道“什么龙兴之地,这话也能乱说吗?”

    蔡仍毫不客气的教训宋江道“我是因为不忍心你们和东南之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希望你们和东南之民有一线生机,才带着你们来到这里,创造崭新的生活,我不是想反大宋、反陛下,才做这一切的……”

    宋江一听,就知道蔡仍不想现在就登基、现在就反宋,进而不禁有些失望!

    不过——

    宋江并不是容易气馁的人。

    而且,宋江知道,蔡仍今天不登基、今天不反宋,早晚有一天也得登基、也得反宋。

    因为,蔡仍发展到了如今这种地步,就算蔡仍能容得下赵宋,赵宋也一定容不下蔡仍。

    宋江心道“手握十万精兵,还有一个可以源源不断提供人员粮草物资的大后方,窥探赵宋的经济命脉,赵宋又岂能对你放心?”

    宋江知道蔡仍是绝顶聪明之人,他能想到的,蔡仍一定也能想到。

    如此,蔡仍还坚持不登基、还坚持不反宋,那一定是因为蔡仍觉得现在还不是登基、不是反宋的时候。

    想通这些,宋江立即道“是下臣口误了,还望大都督责罚。”

    蔡仍道“罚你闭门思过三日、抄一百遍纲领。”

    一听蔡仍所罚内容,宋江立即就明白了蔡仍的意思是,让他将心思放在推广纲领上,别去考虑其他的事。

    说实话,对此,宋江多少有些失望。

    可宋江也明白,搞管理、搞建设,他根本就比不了赵鼎,搞军事,统兵打仗,他根本就比不了刘锜等人,他要想有所建树,也只能是在政治上下功夫了。

    想明白这些,宋江一拜在地,道“诺!”

    打发宋江去抄纲领了之后,蔡仍道“赵长史,刘司马,你们陪我走走。”

    如果将蔡仍的势力比作一个朝廷,那赵鼎现在无疑就是宰相,而刘锜则是枢密使,也就是说,他们两个就是蔡仍的左膀右臂,一管文,一管武。

    当然了,因为赵鼎和刘锜现在还没有完全得到蔡仍的信任,他们现在的权力还有些大打折扣——蔡仍不仅设置了很多限制他们的制度和机构,还给他们画了框框,关键是还遥控他们。

    可即便是这样,赵鼎和刘锜也是蔡仍的宰相和枢密使,也是蔡仍的左膀和右臂。

    最重要的是,赵鼎和刘锜是真有才,辅国大才,因此,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否则蔡仍是不会考虑将他们换掉的。

    如此,蔡仍势必要跟赵鼎和刘锜开诚布公的谈一谈,争取收了他们的心。

    而赵鼎和刘锜也想开诚布公的跟蔡仍谈一谈。

    所以,三人一前两后的走到了一条小溪旁。

    同时沉默了许久,蔡仍才看着那片小溪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赵鼎是宰辅之才,自然能明白蔡仍此诗是说船行于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是因为船是人在掌控着的,船的载沉并非取决于水路的平险,而是由掌舵者决定。

    不仅赵鼎能听出来蔡仍的意思,平时爱读书的刘锜,也听出来了蔡仍的意思。

    赵鼎看着蔡仍的眼睛,开门见山的问道“将军可是觉得咱们大宋这艘船要翻,准备弃船逃生吗?”

    见赵鼎问得如此直白,刘锜觉得赵鼎有些孟浪了。

    可刘锜转念一想“事已至此,不直接问,又能怎么样,难道继续装作不知道这些事吗?”

    想通这些,刘锜也看向蔡仍,等着蔡仍答复……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