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蔡仍?听都没听过(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兵的规律是,出动一个禁军士卒,要配两个厢军士卒来押运粮草物资,因此,来援的主力军可能也就一万多些,考虑到,赵宋出兵,向来是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合成一厢人马,由此来推断,赵宋很可能是出动了五将,这个蔡仍,不是五将中的一将,便是这厢人马的统制官。”

    方百花实事求是的分析道“咱们的军队大多没有接受过操练,因此,其整体素质,比宋军的厢军还不如,保守估计,宋军的一个厢军士卒大约能抵咱们的两个士卒,宋军的一个禁军士卒大约能抵咱们的四个到五个士卒,如此,要歼灭金陵这支宋军,咱们至少要派出十万大军,为防有意外发生,我认为咱们应该派二十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击溃金陵的这支宋军,然后夺取金陵,再以金陵为基点依长江天险固守。”

    “二十万大军?”

    谁也没有想到,方百花竟然如此重视金陵的那支援军。

    虽说金陵丢了,但方腊其实还是不想北上,而是想让方七佛率领的那十几万大军抵挡住宋军南下的脚步,然后他继续抢占东南的地盘。

    就像方腊跟别人说的那样,他认为,地盘越大,他所拥有的兵力就越多,战略回旋空间也就越大。

    而且,方腊觉得他的想法是可行的,只要方七佛能顺利的拿下湖州和秀州,就可以以那一线布置防线,然后将南下的宋军挡在北面,而只要给他两三个月时间,他就能夺取东南,然后他既能得一个稳定的后方,又可以依托这个稳定的后方与宋军进行决战。

    其实,方腊如此坚定的想南下而不是北上,还有一个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推背图。

    推背图上有这一句“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按照字面的意思解释就是,他方腊虽然能做皇帝,但龙兴之地只在东南,只在旧吴之地。

    这也是方腊一直反对北上和迟迟不愿派大军北上而只抢占东南地盘的原因之一。

    基于此,方腊道“不要过高的抬高宋军的战力和过低的低估咱们的战力,咱们又不是没跟宋军交过手,哪次不是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吕将说“赵宋厢军的战力跟赵宋禁军没法相比,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陈箍桶也道“东南百年无战事,故东南宋军的战力有限,而且,东南的宋军多是厢军,不是宋军的主力禁军,所以以前的战争是不具备参考价值的。”

    陈箍桶随后向方腊建议道“圣公,我建议由东路元帅率领本路人马和陈头领的永康军及我处州军即日北上与北路军汇合,然后寻找战机跟金陵的宋军决战而胜之,再然后以金陵为基点依长江天险设立防线,防止宋军的大部人马南下。”

    虽说方腊名义上有一百多万大军,可实际上方腊能控制的大军只有五十来万。

    而方腊所控制的这五十来万大军被他分成了四路——即方七佛所率领的北路军,方百花所率领的东路军,方五相公所率领的南路军,以及方腊自己率领的中路军。

    方腊一直以来的计划都是用方七佛所率领的北路军守住北面,他亲自指挥东路军、南路军、中路军以及其余义军以杭州为基点迅速抢占东南的地盘。

    因此,陈箍桶的建议,与方腊的计划,是背道而驰的。

    关键是,如果将最能打的方百花和所部派去北边,不仅要大大耽误方腊抢占地盘的速度,方腊还没把握力压其他义军统领,进而就会坐视其他义军头领抢占本来该由他占领的地盘然后做强做大,为将来留下隐患。

    所以,尽管心理清楚陈箍桶既然主动要求率领处州军北上定然是没有私心的,可方腊还是说道“也不是所有的禁军都能打,能打的只有西北禁军,很多中央禁军和河北禁军的战力甚至连厢军都不如,对了,金陵的这支什么金吾军不就是赵宋的中央禁军嘛,北路军有十几万,只要夺下湖州和秀州,再在湖州和秀州一线设防,挡住他们两三个月必定没有问题,况且,面对咱们百万大军,那三五万人,多半不敢南下,他们应该就是想先固守金陵这个通道,慢慢等赵宋朝廷调集人马,如果真是这样,那咱们北上与这三五万宋军死磕是非常不明智的,咱们应该把握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加紧步伐清理东南地区的宋军,彻底占据东南,然后再北上跟宋军决战。”

    不等别人再说话,方腊就又道“再有,来得要是童贯、种师道那样的名将,咱们如此慎重还行,那个什么蔡仍,我连听都没听过,根本不值得咱们如临大敌……”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