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识宝(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佶看向梅执礼,问道“爱卿要告诉朕,这是为什么吗?”

    梅执礼道“对于方腊叛乱一事,臣并不甚明了,臣只是听说缘起花石纲、缘起造作局、缘起朱勔父子,不过,臣还没有调查过此事,所以所知不详,进而不敢妄言,臣所奏并不是此事,而是臣在两个月前曾亲耳听浙西提刑向太宰禀报过方腊叛乱一事,而太宰跟官家说方腊叛乱是发生在旬月之间,实属故意隐瞒,方腊一伙壮大到百万,跟太宰脱不开关系。”

    让梅执礼没想到的是,对于他的参奏,王黼竟然一点都没有怕。

    让梅执礼更没想到的是,张苑听了他的参奏之后,竟然情绪很激动道“陛下,梅侍郎污蔑臣,臣近期一直都在东南收集方腊叛匪的动向和情报根本就没有回过京,如何能在两个月前向太宰禀报方腊叛乱一事?至于旬月之间,也是臣对陛下所说,并非太宰所说,臣跟陛下说的原话是,旬月之间叛匪就从青溪县一路打到杭州攻下杭州城,至于之前方腊是何时起叛的,臣不知道,所以也不敢乱说。”

    梅执礼又小觑了王黼。

    没错。

    王黼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是暂时压下了方腊起义一事。

    可这并不是说王黼就不关心方腊起义一事。

    恰恰相反,王黼比任何人都关心方腊起义一事。

    为此,王黼甚至派张苑亲去东南打听方腊起义一事。

    直到王黼认为方腊起义一事已经彻底不受控制,不能再为收复燕云而放任方腊继续做大了,王黼才将张苑召回来,向赵佶禀报了方腊起义一事。

    不过——

    虽然王黼禀报了。

    但身为一个精明的政客,王黼什么都没有说,而是让张苑说的。

    而张苑是王黼的人,哪能将王黼装里面?

    所以,梅执礼想靠这件小事扳倒王黼,无异于痴人说梦。

    果然!

    不用王黼澄清,赵佶自己就说道“此事与王爱卿无关,张苑从东南回来的第一时间,王爱卿就带张苑来见朕了,是张苑跟朕说的方腊叛乱一事,与王爱卿毫无关系,梅侍郎休要信口雌黄,冤枉了王爱卿。”

    梅执礼也不是第一天混迹官场了,因此,一见赵佶都出来为王黼说话了,梅执礼便知事情不好了。

    可梅执礼是一个直性子,从来都是刚正严明不避权贵,哪能就此退宿?

    梅执礼一拜在地,道“陛下,臣若有半句虚言,甘愿……”

    赵佶将梅执礼“诬陷”王黼一事归纳为党争。

    这种事在赵佶当政这二十多年,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编些子虚乌有的瞎话诬陷对方根本不算什么,有时候两个派系的大臣甚至会当庭打起来。

    赵佶受够了这些党争,同时又拿这些党争毫无办法!

    如此,赵佶只能在党争的时候和稀泥。

    也正是因为如此,见党争又要发生,因为方腊起义而心烦意乱的赵佶,直接打断梅执礼,道“好了,好了,不要再说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找到方腊这伙叛匪叛变的原因和为什么方腊一叛乱就应者云集,以及怎么解决方腊这伙叛匪,而不是追究方腊这伙叛匪是什么时候叛乱的。”

    梅执礼心想,既然已经揭了王黼的底,就一定要扳倒王黼,因此,他不依不饶道“陛下,这并不是方腊这伙叛匪是什么时候叛乱的事,而是太宰身为宰辅,竟然隐瞒如此大事不报,误国误陛下啊!”

    见梅执礼没完没了,心乱如麻的赵佶,再也控制不住了,厉声道“给朕滚出去!”

    梅执礼还想再争,立即就有廷卫将梅执礼“请”了出去。

    对此,没有人多看梅执礼一眼。

    妄图以一己之力扳倒圣眷正浓的当朝太宰,这不是痴人说梦嘛!

    只有在最角落里的蔡仍,有些惋惜的看了梅执礼一眼!

    靖康之耻发生了之后,赵佶、赵桓父子被金人扣在金营,梅执礼力争无果,回家对母亲说“主辱臣死,还活着做什么?”,他母亲也深明大义说“忠孝难两全,你受国家如此厚恩,应该倾心上报,不要以老人为念。”,于是梅执礼托兄弟赡养父母,毅然与诸将商议,计划夜袭敌营救回赵佶、赵桓等人,遂借赈给为名与将领吴革、宗室赵子昉等秘密联络军民,数日间得十余万人。

    虽然最后梅执礼等人的救援失计划因范琼阻挠而失败,但在自皇帝赵桓以下无人敢站出来抵抗的情况下,他敢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金人的眼皮子底子谋划此等大事,绝不失为是一个忠肝义胆的大丈夫。

    看着梅执礼不甘的背影,蔡仍默默的想“只可惜,你碰到了赵家父子这样不识宝的昏君,使你不得名垂千古……”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