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清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照还了一礼,道:“这是自然,奴家也有快十年未见希道兄了,正好跟希道兄请教一下诗词。”

    耿南仲与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短短几句话,蔡仍就确认了赵明诚和李清照的身份,进而感叹:“该见到的人,始终会见到!”

    早在蔡仍刚回京赴阙之际,赵楷就想邀请蔡仍去参加诗会,还说赵明诚和李清照会去参加。

    不过蔡仍当场就拒绝了。

    后来,蔡仍又参加了不少其他聚会,也差点碰上最近很活跃的赵明诚和李清照。

    蔡仍听朋友说,跟自己一样,赵明诚最近也在四处跑关系,想要落致仕。

    这话,其实还得从蔡京那里说起。

    当初,蔡京第一次罢相时,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没少上蹿下跳,后来更是取蔡京而代之。

    只可惜,赵挺之政治斗争的本事不错,但治国的本事却不济,在他的带领下,北宋朝廷罢学校,罢礼乐,罢居养院、安济院,将北宋搅得一团糟,让赵佶烦不胜烦,最终将赵挺之罢免,让蔡京复相了。

    蔡京哪里是那种大肚之人,他复相了之后,立即开始清算,后来赵挺之去世,赵明诚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屏居青州乡里十来年。

    如今,蔡京致仕了,而且看着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赵明诚立即回京疏通,想要再度为官,重获权力。

    赵挺之虽然已死,但赵家的余势还在。

    另外,李清照也有极其深厚的政治背景——李清照的外祖父是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宰相王珪,他父亲李恪非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换而言之,李清照是正儿八经的官三代,虽说现在王珪已死、李格非被贬,但李清照家仍有不少人在当官,关键是旧党的势力还在,而李恪非是旧党旗帜人物苏轼的弟子,是当年被清算的第四号人

    如今没有蔡京打压,凭赵家和李家的关系,让赵明诚落致仕重新为官,还是很有希望的。

    事实上,蔡仍已经听到风声,北宋朝廷有意让赵明诚出任一州知州。

    这可能也是耿南仲对赵明诚很热情的原因之一——要知道,一州知州已经是一方诸侯了,这是赵桓无论如何都要争取的一股政治力量。

    耿南仲和赵明诚寒暄了好一会,耿南仲才问道:“不知贤伉俪过来找我是为了?”

    赵明诚一听,笑道:“希道兄误会了,我们过来是见子因的,内子想跟子因请教一下诗词。”

    耿南仲恍然大悟,然后看向李清照,笑道:“易安居士还跟年轻时一样……”

    说到这,耿南仲连忙一拍他自己的嘴道:“说错了,说错了,易安居士不像我与德甫兄一样已经进入中年,易安居士永远年轻漂亮永远是我心中的第一才女。”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不少文坛名家大力称赞。

    李清照也不辜负这些称赞,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李清照也成为当时文人们竞相追捧的女神。

    只可惜,李清照年纪轻轻的就选了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婿,让无数人扼腕惋惜。

    这耿南仲兴许就是其中之一。

    见耿南仲大赞李清照,赵明诚笑道:“希道兄太会说话,内子人老珠黄,何谈年轻漂亮,希道兄谬赞了。”

    赵明诚此言一出,李清照的小脸顿时就沉了下去。

    只要是女人,不管什么时候,什么身份,甚至是什么年纪,就没有不在乎自己容貌的,君不见就连那些七老八十的老妇有时候还穿红戴绿吗?

    更何况,李清照还不到三十岁,人又的确知性漂亮,哪里愿意听赵明诚说她人老珠黄?

    见李清照面沉似水,耿南仲赶紧转移话题道:“既然贤伉俪是来找子因的,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说话间,耿南仲就一错身,将他身后的蔡仍让了出来。

    不等赵明诚开口,李清照就迫不及待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蔡子因,见你一面可真不容易啊!”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