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疏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居中为同知枢密使,而童贯因为要调动西军与河北禁军换防,目前在枢密院所拥有的权力比邓洵武和郑居中还要大上一些,蔡仍想要对兴德军下手,是跑不了童贯、邓洵武、郑居中的首肯的,至少也必须得到他们中一人的首肯。

    除了疏通枢密院的关系以外,蔡仍还得疏通吏部和兵部的关系。

    总而言之吧,因为要吞下兴德军,因为要为金吾军的将士升迁打通关系,最终获得一支能全心全意跟自己走的队伍,蔡仍开始了自己的疏通和贿赂之旅。

    其实——

    有些事,说着繁琐,真做起来以后,也并不是那么难,尤其是当你的地位达到一定的高度、背后又有庞大的势力支撑之后。

    长话短说,在蔡仍不计成本的投入之下,枢密院很快就下达了金吾左军和兴德军调防的命令,吏部升了王胜、高师旦、翟进等人的官职,兵部则准许王胜、高师旦、翟进等人调入兴德军。

    不过——

    也不是事事都顺蔡仍的意,关于吕川卞调去知金吾军一事,就进展得不是那么顺利。

    蔡仍也不知道,吕川卞怎么就得罪了王黼,王黼就是不肯放吕川卞去金吾军,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将吕川卞送去潭州。

    后来,蔡仍将吕川卞找来问了问,才大概知道了原因。

    原来——

    这事还是出在蔡京身上。

    当初,张商英为宰相,因为能力不足,将北宋朝廷搞得一团糟糕,赵佶便动了让已经致仕的蔡京复相的心思,于是派使臣把玉环赏给在杭州的蔡京。

    王黼侦知此事之后,逐条上奏赞扬蔡京所推行的政事,并攻击张商英。

    蔡京再次任宰相,感激王黼帮助自己,就任命王黼为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御史中丞,王黼从校书郎之职升到御史中丞,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这全凭蔡京的赏识。

    自那以后,王黼就成了蔡京的得意门生之一。

    初时,王黼为蔡京办事倒也尽力——他曾靠何执中得以进升,为了让蔡京专权,就上疏论奏何执中的二十条罪状。

    可是后来,王黼的官越升越快,就有了不受蔡京控制的迹象。

    最明显的就是,蔡京与郑居中不合,王黼却与郑居中交好。

    蔡京因此很生气,就调王黼去任户部尚书。

    当时,正值青黄不接,蔡京就想以国家财用不足作为王黼的罪状。

    不久诸班禁军因没如期犒赏,到左藏库鼓噪闹事。

    王黼听说后,就在诸军前贴上大榜,保证某月某日犒赏他们,众人读榜后都散去,蔡京的计划没实现。

    可虽说那次蔡京没能一竿子将王黼打死,但也让王黼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以至于王黼很快就投到了梁师成名下,求得了梁师成的庇护,才免于被蔡京再次收拾,最终取蔡京而代之。

    王黼对于蔡京对他的打压,始终铭记于心,立志要找机会跟蔡京算账。

    可奈何,蔡京虽然已经致仕,但余威还在,关键是势力还在,以至于王黼根本就动不了蔡京。

    在这个基础上,王黼只能找蔡京的爪牙算账了。

    而当时帮蔡京对付王黼的人之一就有吕川卞,而且吕川卞还是打冲锋的那个。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黼刚一上台,就将吕川卞贬去了三司,当了一个闲职,尤嫌不解恨,王黼最近又准备调吕川卞去苦寒的潭州。

    得知是这种情况,蔡仍也有些头疼。

    如果早知道吕川卞和王黼之间的恩怨这么深,蔡仍也不会大包大揽跟蔡京打包票运作吕川卞去金吾军了。

    也是直到这时,蔡仍才明白,蔡京这个老狐狸哪是在帮自己,分明是想借自己的手解救吕川卞,挽救吕川卞的政治生命。

    说实话,蔡仍很讨厌这种受人摆布的滋味。

    可一来,蔡京手上的政治资源太丰富了,丰富到蔡仍很想很想继承蔡京手上的这些政治资源,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二来,与吕川卞接触过后,蔡仍通过仔细观察和小心试探,发现这吕川卞还真适合去给自己当“领导”。

    所以,最后蔡仍捏着鼻子认下了被蔡京算计,准备找个合适的机会去拜访一下目前王黼唯一惧怕、唯一言听计从的人——梁师成。

    几日后,受蔡仍所托与梁师成的干儿子梁秉聪相约的蔡貌,给蔡仍带回来消息说:“六叔,梁衙内邀请你晚上去樊楼一聚。”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