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回京赴阙(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换而言之,杨戬就是造成宋江起义的罪魁祸首之一。

    因为有杨戬罩着,温宗建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屡屡顶撞上官。

    可即便是这样,温宗建还能不断受到升赏。

    最近,温宗建更是因为跟着蔡仍等人的屁股后面剿了一波宋江义军,立下了所谓的大功,而一举越过别的武官极难越过的武官的最大瓶颈进入了横行行列。

    不过——

    知广济军丁顺,也不是一般人——他背后也有高俅在。

    为了不被温宗建架空,也为了不再看到温宗建这个一直恶心他的人,丁顺干脆使了招移花接木将温宗建踢出广济军,让温宗建到金吾军来祸害蔡仍。

    这些事,都很让蔡仍头疼。

    不过,最让蔡仍头疼的还是,蔡仍只有统制泰宁军和兴德军的权力,没有插手泰宁军和兴德军整编这两支军队的权力,否则,蔡仍完全可以将泰宁军和兴德军整编重建,使其跟宋江义军一样成为金吾军的一部分,然后壮大自己——如果不是因为宋江义军的情况特殊,几十年前王安石变法时又推广了将兵法,在宋制下,蔡仍都没有机会一人独自统领两军。

    泰宁军和兴德军,一个战斗力低下还听调不听宣,一个战斗力低下还问题多多。

    这直接影响到金吾军的整体战力,更影响蔡仍争霸逐鹿,让蔡仍如何不头疼?

    然而——

    再头疼,蔡仍都得面对,否则又能如何?

    所以,一到大野泽,遣散好被刷下来的宋江义军的人之后,蔡仍就一边经营金吾左军和金吾右军、一边谋取泰宁军和兴德军、一边建设金吾军。

    建设金吾军,并不单单是指建设金吾军军队,还指建设金吾军军州。

    因为发生宋江在大野泽起义一事,在蔡仍斡旋下,北宋朝廷决定大野泽这里新建一个军州,以“金吾军”为名。

    军州是指战略上的军事要地,一般地处边境,或战略要地。由统兵大将、军事主官为主,政务大臣为辅,行军管执法,城坚器利,雄兵镇守。

    不过——

    北宋一朝,行事多于其他朝代不同。

    在北宋,军州的行政最高长官多称“知X州军州事”或“权知军州事”,三年一任,不能连任,不能兼任州郡以上的职务,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

    除知州外,每个军州还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级别并不高。但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监督知州的权力。

    至于蔡仍这个济州观察使、京东西路副总管、金吾军统制,在非战时,理论上来说其实只有训练金吾军(包括金吾左军、金吾右军、泰宁军和兴德军以及附近厢军、乡军)的权力,并没有调动也没有整编金吾军的权力。

    从权力大小上来说,非战时,就连金吾军通判宋江,都比蔡仍大。

    从这些,也不难看出,北宋一朝对武官的限制有多大。

    而怀有不臣之心的蔡仍,在这样的框架下,经营自己的势力,有多难,也可以想象。

    不过——

    话又说回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蔡仍与宋江、吴用等人一商量,就找到了解决兴德军的办法。

    这个办法是宋江和吴用给蔡仍建议的。

    简单来说,就是用钱砸,将原属于兴德军的将士买通,让他们配合蔡仍从新招募一支军队,借兴德军的壳诞生。

    说实话,这个方法有点凶险,一旦被人发现,蔡仍除了揭竿而起以外,别无它法。

    可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北宋乱糟糟的一片,未来将会越来越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会注意到蔡仍的小动作?

    再退一步说,真要是被北宋朝廷发现了,蔡仍真可以揭竿而起,然后跟即将起义的方腊南北呼应,或是干脆向南杀去跟方腊合兵一处。

    蔡仍相信,有自己相助,自己和方腊绝对可以跟问题多多的赵宋划江而治,然后再伺机吞并方腊,等到赵宋的问题集中爆发,再杀过长江与赵宋、金、西夏逐鹿中原。

    当然了,这是最没办法的办法,除非是逼不得已,否则蔡仍是绝不会现在选择这条路的。

    总而言之,蔡仍经过深思熟虑了之后,决定采用宋江和吴用的建议。

    对于蔡仍的选择,宋江和吴用高兴不已,也非常积极,吴用甚至主动请缨要去为蔡仍办这件事。

    蔡仍考虑到,自己手上确实没有比吴用更适合做此事的人了,便将此事交给吴用去办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蔡仍突然接到圣旨——赵佶宣蔡仍回京赴阙……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