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开倒车(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宅邸命名为“得贤治定”,甚至又亲自给他题写了载赓堂、膏露堂、宠光亭、十峰亭、老山亭、荣光斋、隐庵等七块碑额。

    可结果却是,王黼联合梁师成将赵佶骗惨了,关键大宋变成现在这个破烂的样子,哪哪都是问题,处处都是危机,哪有以前繁荣昌盛的样子?

    赵佶觉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王黼这个宰相的责任。

    赵佶一场大醉之后,王黼不仅彻底失宠,而且其政治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不久,御史中丞史何栗,挺身而出,他上疏弹劾王黼,连奏七章,列举了王黼奸邪专横、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巧取豪夺、骄奢淫逸等十五条罪状,请求朝廷罢免王黼,并按律治罪——这背后有蔡攸、李邦彦的影子。

    何栗,字文缜,仙井监(后世四川仁寿)人,政和五年进士第一名(即状元),颇得赵佶青睐——一进入官场,何栗就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官职逐步提升,前不久,因为他博学强记,正直敢言,赵佶安排他担任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

    王黼的政治嗅觉很灵敏,他感到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于是在今年十一月初,他主动上章请求致仕,他在奏章中说“陛下用臣不为不尽,任臣不为不专。缘臣薄祐,取戾阴阳,内积忧虞,外伤疲敝,扪心自悼,吊影生嗟,获戾天人,莫之可逭。倘许尽还印绶,退即里居,脱身于风波汹涌之中,收功于桑榆衰蹇之域,人非鬼责,少缓颠隮,永言此恩,是为终惠。”

    赵佶很快便批准了王黼的请求,他在御笔中写道“王黼陈乞致仕,其应恩人数、朝谒礼数等,一切并依蔡京例施行,仍给节度使俸。”

    而今年,王黼才四十五岁,正值一个从政的男人最巅峰的年纪。

    王黼是宣和二年十一月正式出任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即宰相职务)的。

    其实,早在宣和二年六月蔡京退休前,王黼就已经深得赵佶的信任,并开始掌控赵宋的朝政大权。

    王黼上任之后,采取罢方田、毁辟雍与医学算学、并会要和六典诸局等,一系列减轻赋税杂役和精简政府机构的改革措施,赢得了人们的好评。

    那时,人们觉得王黼很有魄力,当时都称赞他为“贤相”。

    后来,因为要与蔡京争宠,王黼也设置应奉局,自兼提领,以进贡赵佶为名,向各地官员摊派,要求进贡四方珍异之物,此事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当时有一说,这些东西,能到赵佶手中的也就是十分之一,其余都被他和粱师成瓜分了。

    再后来,王黼赞成收复燕云十六州,又以朝廷出兵北伐收复燕京为名,成立了一个叫“经抚房”的专门机构,掌管从全国收集而来的免夫钱——免夫者,谓燕山之役,天下应出夫调,今但令出免夫钱而已。

    当时,总共收集了六千二百余万缗免夫钱。

    这笔钱本来应该储存起来以备缓急,可是至宣和七年春这笔钱已基本用完,只余下六百万缗——用掉的钱中,有帐可查的只有四千万缗,另有二千二百余万缗,谁也说不清楚下落。

    有人怀疑这笔钱被王黼私自挪用了,因为燕京告功之后,王黼匆忙奏请,将经抚房的文籍尽取焚之。

    也正是因为如此,关于这笔巨款的下落,已经无法说清了。

    事实上,这笔钱有可能是花在了艮岳的建设中了。

    因为,当时艮岳还差一些没有完工。

    而等免夫钱收上来不久,当时停滞了很久的艮岳才再度开工,然后历经半年时间终得修完。

    王黼当政了共四年时间,这期间大宋发生了两件可谓轰轰烈烈的大事。

    这两件大事,对大宋的历史进程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一件事是平定方腊起义,另一件事是出兵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

    公平的讲,这两件事都应该算是王黼主持的。

    至于结果,那只能由世人去评说了。

    ……

    自从王黼主政,赵宋朝廷的收入的确有所增多。

    但由于接连发动了平定方腊起义和北伐收复燕京这两场战争,花掉了大量的钱财。

    再加上赵佶君臣的贪腐挥霍。

    以至于,富饶的大宋,现在已经没钱也没粮了。

    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对此深感忧虑。

    因此,王黼致仕后,宇文粹中便对赵佶说“祖宗之时,国计所仰,皆有实数,量入为出,沛然有余。近年诸局务、应奉司,妄耗百出,若非痛行裁减,虑智者无以善后。”

    直白一点说,宇文粹中就是在提醒赵佶,国家没钱也没粮了,这很危险,您老快想办法。

    宇文粹中,字仲达,成都府华阳县(后世四川成都成华区)人,崇宁二年登进士第三名,他也是宇文虚中和宇文时中的兄长,是蔡京的甥婿(娶了蔡京妹妹的女儿),也是蔡仍的姐夫。

    赵佶觉得宇文粹中所言很有道理,于是下诏撤销应奉司,又下诏给蔡攸、白时中、李邦彦,令他们想办法弄钱弄粮。

    蔡攸、白时中、李邦彦这三个只会陪着赵佶玩的弄臣哪有什么弄钱弄粮的好办法,他们只能一天又一天的往下拖延。

    慢慢的,赵佶也看出来了,蔡攸、白时中、李邦彦还不如王黼呐,就更别提蔡京了。

    不久,京东路一带盗贼蜂拥而起,北方各地形势突然变得严峻起来。

    蔡京一党趁机纷乱吵嚷,认为白时中与李邦彦名望太轻,担当不了宰相大任,无力压服天下,他们呼吁请蔡京重新出山。

    朱勔此时因为帮赵佶建成了艮岳很得宠,他也极力说服赵佶用蔡京。

    赵佶觉得,在这个艰难的局势下,能够力挽狂澜的,也就蔡京这个为大宋掌了十六七年舵、让大宋富强无比的老宰相了。

    赵佶以为,蔡京一定能找到解决困难与克服危机的办法。

    于是乎,赵佶让蔡京复相。

    就这样,蔡京重新出山,兼领讲议司,仍领三省事,五日一赴朝请,至都堂治事。

    蔡京又一次登上了大宋的政治舞台。

    这是蔡京第四次出任宰相。

    这年蔡京已经整整八十岁,已“目盲不能书字,足蹇不能拜跪”,已是一个纯粹到不能再纯粹的行将就木的老人了……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