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解除后顾之忧(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装。

    许多人都在私下里将郭药师与安禄山相比,认为他是一个危险人物。

    郭药师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詹度的不满。

    詹度可不像王安中那么软弱,他性格比较刚强,因此他想从权力范围上制约郭药师。

    不过——

    詹度在名义上虽是燕京的军事主管,但驻扎在燕京的非常胜军的宋军仅有九千人马,与“三十万”常胜军实在是无法相比。

    因此,詹度要想全面掌控军权,就必须制服郭药师。

    可郭药师又哪肯受制于詹度?

    所以,两人关系日益交恶。

    詹度与郭药师同知燕山府,即都是王安中的副手。

    但谁是第一副手,朝廷并没明确,二人为此发生了激烈争执。

    郭药师认为,在赵佶的御笔手诏中,他有“节钺”加衔,权力位置应该在詹度之上。

    而詹度则认为,御笔上的排名顺序就是权力位置顺序,他的名字排在前边,郭药师的名字排在后边,这就说明他的权力职位应该高于郭药师。

    (这其实是赵宋朝廷故意玩的一个小花招,目的是想让掌握兵权的詹度和郭药师相与牵制,防止他们一家独大,进而成为赵宋朝廷的威胁。)

    詹度和郭药师谁也说服不了谁,冲突越来越尖锐。

    王安中也无法调和,只好上书给朝廷,请赵佶来解决此事。

    赵佶虽然也有点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感觉,可他对此并没有太过反省,而是很草率的觉得守卫燕京离不开郭药师与常胜军,便下诏书将詹度与河间府知府蔡靖进行对调。

    蔡靖是文官,性格沉稳,胸襟开阔,来到燕京后,他对郭药师坦诚相待;郭药师也很敬重他,飞扬跋扈的气势也有所收敛。

    于是,燕山府的领导班子不团结的现象,暂时得到解决。

    然而——

    常胜军的兵权还是一直牢牢的掌控在郭药师手里。

    ……

    完颜宗望亲自回到上京,将赵佶赐给张觉的御笔手诏、敕书以及诏命等宋朝文件,上报给完颜吴乞买,然后建议择机教训一下赵佶。

    完颜吴乞买看了这些文件,当然也很生气——这些文件可以说是大宋勾结叛臣张觉的铁证。

    但完颜吴乞买还是有些政治目光的,头脑也很冷静。

    完颜吴乞买觉得,现在,耶律延禧还没有抓获,张觉也还没有抓获,西夏的态度也还不明确,鞑靼诸部也还没有完全解决,金国不能树敌太多,因此还不能交恶大宋。

    至于怎样报复大宋,且留待以后再说。

    完颜宗望想了想,觉得此时跟大宋交战,的确是时机还不够成熟——他对于大宋的军事实力还没有彻底摸透,尤其是对于郭药师与常胜军,宗望还有所忌惮。

    回到平州前线之后,完颜宗望压住怒火,派人给燕山宣抚司送信说,中国既然已与我结盟,那么我来讨伐叛臣,你们应当给我粮饷。

    王安中急忙上奏赵宋朝廷。

    赵佶不想与金国关系破裂,更不愿触怒金军,于是下诏令燕山宣抚司运粮以给之。

    燕山哪有粮食,没办法,他们只能去云地搜刮粮食,用以取悦金人,以欺能得到金人的友谊。

    可赵佶君臣哪里知道,赵佶给张觉的手诏早已落入金国君臣手中,早已成为一个把柄。

    而这个把柄,后来就成为金军南下入侵大宋的一个重要理由。

    平州城被围困多日,都统张敦固依然不肯开城投降。

    完颜宗望大怒,于是调来十万大军强力攻城。

    直到平州城内弹尽粮绝,张敦固等人这才缴械投降。

    金军占领平州后,完颜宗望对张敦固等人好言劝慰,并赦免其罪。

    后来,趁完颜宗望有事回上京之机,张敦固等人重新占领平州,然后继续据城而守。

    完颜宗望回来后,令完颜阇母率军再度攻城。

    不久,完颜阇母便又将平州攻克,杀死了张敦固等人。

    平州人很顽强,在金军破城之际,尚有数千名州民不肯投降,然后开城逃亡,倘若大宋及时派出援兵增援,未必不能挡住金人的攻击,那样,赵佶君臣可能就完成了完全收复燕云地区完全封锁胡人南下通道的愿望了。

    完颜宗望占领平、营、滦三州后,获知张觉已逃入燕京,藏在常胜军中,于是派人持公文到燕山府,向王安中索要张觉。

    王安中急忙上奏朝廷,请示如何处理?

    赵佶下达密诏,让王安中将张觉隐藏起来,不要交给金人,就说不知道张觉哪里去了。

    完颜宗望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当然不相信,遂派人继续跟王安中索要,并且态度很强硬。

    王安中扛不住了,只好又请示朝廷。

    赵佶干脆下诏说,让王安中杀一个模样类似张觉的人,送给金军,以平定事态。

    张觉替身的头颅很快便送到平州。

    完颜宗望让认识张觉的人辨认一下。

    结果,那些人一眼便看出来,人头是假的。

    完颜宗望大怒,立即派人再赴燕京,措辞严厉地对王安中说“此非张觉也,张觉自藏于王宣抚的甲仗库里。你若不给我,我则举兵自取之。”

    此时,金军主力尚集结在平州未散,谁也不敢保证完颜宗望就不会带着这些刚刚打下平州的十万虎狼之师攻打燕京。

    王安中急忙上奏说“不交出张觉,恐启兵端。”

    赵佶有些恐惧不安,于是,紧急召集王黼、蔡攸、梁师成等人进行磋商。

    最后,赵佶决定斩杀张觉用以平息金人的怒火。

    此时,童贯已因在燕云的不佳表现而受冷落,遵旨致仕,回家休养,没资格参与政事了,其河北河东宣抚使职务由谭稹接替。

    郑居中已去世,其枢密院使职务由蔡攸接替——蔡攸差点当上了宰相,后来,世人都说,蔡攸这个顽固,哪有资格当宰相,赵佶这才退而求其次让蔡攸当了个枢相。

    可以说,大宋的掌权之人,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处死张觉的这个决定,就是这套新的领导班子做的。

    王安中接到密旨后,派人将张觉带到宣抚司,编了些莫须有的罪名,然后逼张觉上吊自缢。

    张觉大骂赵佶君臣背信弃义,含恨而死。

    张觉被缢杀了之后,王安中命人以水银渍其首,然后将人头送去平州,交给完颜宗望,同时,也将张觉的两个儿子一并送到平州,交给完颜宗望。

    消息传开后,燕地的辽国降将与常胜军上下皆为之哭泣。

    郭药师更是公开对人很愤慨地说“金人欲要张觉,朝廷就与之,若求药师,亦与之乎?若来要药师,且奈何?”

    张令徽等常胜军的将领对大宋也都感到很寒心,甚至恨得咬牙切齿。

    从此,常胜军上下对大宋开始产生二心。

    王安中心里也很惧怕,他上书朝廷,请求免去其燕山府职务,将其调回京师。

    不过,赵佶并没有答应。

    张觉事件是一个历史转折点。

    从此,金人开始怨恨大宋,认为大宋不讲信用,破坏盟约,并产生了报复之意。

    金人常说“中国与大辽誓好久,一旦灭之,我如何哉!今设盟才罢,诱张觉毁我仪物等,使我立国不得,要当取中国法物仪仗来立我国。”

    令人遗憾的是,大宋的决策者们对于金人的怨恨与报复心理,了解的似乎并不充分,也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

    解决了张觉的问题后,完颜宗望又多次派人去燕京索要逃回来的燕人。

    王安中推脱说“燕云太大,逃回来的燕人四散而去,实在是找不到他们。”

    可即便如此,完颜宗望仍四次派使者去往燕京,反复索要。

    其实——

    王安中等燕山府的官员们哪里知道,金人使者来到燕京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来要人的,而是来刺探军情以及仓库虚实的。

    同时,完颜宗望还派人密赉文字到燕京各地,诏谕原辽国的文武官员投靠金国,他承诺“若复归金国者,旧上超官转三资格任用。”

    燕京地区还有不少因穷困而不得赴赵宋朝廷换官的原辽国官员,如赵公严、赵公伦、姚企望等。

    这些人看到金国诏谕后,皆越境投靠金国而去。

    这些人将燕云乃至大宋的虚实全都告诉给了金人……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