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向西?向东?(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十八个部族的首领举行大会。

    耶律大石得到七个军州和十八个部族首领的支持,整顿兵马,磨砺武器,得到精兵万余人。

    由于可敦城是辽朝的西北边防重镇,边防军队不得随意征调,军队在战乱中得以保存,并且此地还拥有可骑乘的战马数十万匹。

    在那之后,耶律大石一路向西,打下了一个偌大的西辽帝国。

    不过——

    虽说西辽帝国不小,也是那片区域的统制者,但耶律大石并不干涉当地各族的治理,仅征收当地百姓每户每年一个迪纳尔的金币,各地首领只要在衣带上系一个西辽颁发的银制腰牌,就算西辽政权派驻当地的官吏了。

    这种制度,显然是相当松散的,不符合蔡仍想要建立的国度。

    关键还不是这个,而是,蔡仍不能因为要撤出燕云就将自己的家当全都丢弃了——蔡仍想的是,将愿意跟自己走的人(不论是军臣,还是百姓)全都带走,而西部那个贫苦的地区,显然不能吸引太多人跟蔡仍走,毕竟,人人都乐于安逸,很少有人愿意去那地广人稀、漫天黄沙的西部地区生活。

    另外,蔡仍是准备要走了,可这并不意味着蔡仍就不回来了——蔡仍想好了,等赵佶、赵桓父子将赵宋折腾亡了,自己一定会卷土回来,然后横扫中原。

    而蔡仍如果向西,恐怕就今后就难以回来了。

    历史上,耶律大石创建西辽帝国了之后,曾经想过要率领大军杀回来找大金报仇,可他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为兵马都元帅,敌刺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刺阿不为副元帅,茶赤刺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领七万骑兵东征金国,但因为路程实在是太远了,还没到地方,牛马就死了大半,没办法,耶律大石致死也没再回来能跟大金报亡国之仇。

    蔡仍可不想跟耶律大石一样,往西以后,再也回不来了。

    再者,如果往西,蔡仍在台湾布下的根据地,可就白费了。

    而且,西夏这个国家,举国皆兵,想要打下来,也并非易事。

    总而言之,向西,太不符合蔡仍的利益和目的了。

    所以,听完李纲的分析之后,蔡仍问“那向东呢?”

    李纲知道蔡仍不会选向西的。

    事实上,李纲已经猜到了,蔡仍一定会选向东发展。

    这并不难猜。

    蔡仍手上有两支强大的水军,还有台湾那个根据地,再加上蔡仍手上有三四十万大军,高丽也好,日本也好,全都任蔡仍索取。

    关键,不论高丽,还是日本,都要比西部地区繁荣富饶,人口也比西部地区要多得多。

    关键的关键,不论蔡仍占据高丽,还是占据日本,都可以随时再入中原逐鹿,不会有想插手中原却无能为力的尴尬。

    李纲组织了下语言,道“那就攻取高丽。”

    蔡仍问“为何是高丽?”

    李纲道“首先,高丽给了主上攻取它的借口。”

    不等蔡仍相问,李纲就解释道“主上与高丽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又没有利益关系,可高丽却要举兵三十万要讨伐主上,主上因此就算是灭其国夺其土,也是其咎由自取,怨不得主上。”

    李纲又道“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高丽国土的建立者和统治阶层大部分都来自于咱们中国。因此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高丽与中国中原政权都形成一种隶属关系。汉武帝在剿灭卫满朝鲜后在那里的北部和中部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在整个汉魏西晋时期,高丽大部地区一直是中国中原政权的郡县统治。唐朝时期,大唐在高丽北部设置安东都护府,管理那里。直至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才叫高丽独立。如今,主上代表汉人收复那里,亦是师出有名。”

    “抛开名义不谈,高丽与中国中原王朝一直没有断了联系,其国之人深受咱们汉人的影响,主上有统治那里的基础……”

    “高丽其地富饶,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如果精心治理,养民五百万,一点问题都没有……”

    “高丽旧主刚故,新主年幼,权臣李资谦当道,内乱不断,如果咱们从外部压迫,很可能使其从内部瓦解……”

    “……”

    一说起高丽来,李纲便滔滔不绝,很显然,李纲是做足了功课。

    听着李纲的分析,蔡仍看了一眼自己手边的高丽全图,他心想“再有三四年,就会发生靖康之耻,到那时我若是提大军杀回来,应该就会像李纲所说的,尽得汉人民心,天下大定……再退一步说,就算赵佶突然变得英明了,励精图治,一直拒金国和西夏于国外,没有靖康之耻,天下何其之大矣,我蔡仍,有兵、有船、有人才又有先进的武器,难道还能没有立国之地?”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