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形势大好(下)(求订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萧干逃出涿州之后,连夜骑马驰回燕京,然后直接就进宫将常胜军准备叛变一事报告给了萧普贤女。

    萧普贤女听过了之后,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悠悠地说道“你不是说郭药师不会降宋吗?”

    萧干很惭愧道“是臣看走眼了,没想到郭药师也是一只养不熟的白眼儿狼!”

    萧干是真没想到郭药师也会背叛大辽、背叛他,在他想来,当初如果不是有他,郭药师他们早就被杀光了,哪能有今天,有谁背叛他的,也没有郭药师他们背叛他的。

    这时,萧干才想起,常胜军是一支有着背叛传统的军队,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被信任的,谁信任这支军队,都会被这支军队反噬。

    现在,涿州即将失陷,燕京的南大门即将彻底打开,燕京城真是岌岌可危了。

    萧干沉声道“现在形势不容乐观啊,不知太后有何打算?”

    萧普贤女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明天上朝再议吧。”

    第二天,在元和殿里,萧普贤女对文武百官说“现在,女真人屯大军于北安州,随时都会南下,攻打燕京。金吾军已经攻下儒州和妫州囤大军在居庸关下,很快就要叩关,攻打燕京。易州高凤和涿州郭药师又先后背叛咱们大辽降宋,宋军已挺入易州和涿州,很快也将兵临城下。如今,咱们大辽的形势十分严峻,可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诸位爱卿有何妙计,不妨畅所欲言。”

    李处温被萧普贤女处死了以后,左企弓继任宰相,他四下看看,见无人肯第一个站出来,遂出列道“以老臣之见,可向金国或金吾军遣使称臣,现在来看,大金和金吾军如日之初升,其军队所向披靡,顺之则生,逆之将亡。我大辽已千疮万孔,气息奄奄,不依一方强者恐怕难以保存。”

    左企弓这年已经七十二岁,但耳聪目明,头脑很是清醒。

    干文阁待制韩昉则提出不同看法,他道“臣以为,向金国或者金吾军称臣,不如向大宋称臣。”

    顿了顿,韩昉又道“我大辽与大宋有百年信誓,有良好的历史基础,再者说,大宋乃文明大国,富庶繁荣。而金国起于边鄙之地,行事蛮横,就如贪得无厌的财狼,抢我大辽疆土,掘我大辽祖墓,君子不与为伴。至于金吾军的蔡仍,乃大宋叛臣,名不正言不顺,况且他们连个国号都没有,更关键的是,蔡仍身负重伤又中剧毒,危在旦夕,说不准,他一死,金吾军便分崩离析。如此一对比,自然是向大宋称藩最好。”

    韩昉是十年前的科举状元,为人和善,一贯主张向大宋靠近,以保社稷。

    左企弓冲韩昉说道“大宋的卑鄙行径,你难道没看到?在我大辽面临亡国之际,他们撕毁盟约,趁机瓜分我大辽土地,背信弃义,落井下石,这样的盟友靠得住?”

    韩昉针锋相对说“大宋出兵北上,目的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中原故土,大宋想要收回去也可以理解。而女真则不然,女真就是要亡我大辽宗庙,这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即使我们遣使去交涉,也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向女真称臣只不过是左相公的一厢情愿罢了。至于蔡仍,其野蛮程度丝毫不逊色女真人,强占我辽国皇室之女,云地达官贵胄被他杀了十之,实非君子。再对比大宋赵天子,那是人所共知的敦敦君子,对人宽厚,即便臣下犯了大错,也不深究。”

    一众大臣听罢二人之言,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他们有赞成降金的,有赞成降宋的,有赞成降蔡仍的。

    惟有萧干和耶律大石沉默不语。

    萧普贤女见一众大臣都赞成投降,没有人主张拼死守城抵抗到底,心里不禁一阵难过,也一阵疼痛——从内心深处来讲,萧普贤女是坚决反对投降的,她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性格刚烈,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是——

    现在大臣们都建议,向大宋或者是向大金亦或者是向蔡仍称臣求和。

    萧普贤女想了想,决定顺水推舟——萧普贤女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缓兵之计,可为今后进一步谋划赢得更多时间。

    萧普贤女说“大家不要争了,我看三者皆可取。对大宋和大金以及金吾军,我们都派出使者求和,纳款称臣,它们三家谁先接受,咱们大辽就投靠谁,大家以为如何?”

    众臣齐声说“太后英明。”

    萧普贤女望向萧干和耶律大石,问“你们怎么看?”

    萧干已猜到了萧普贤女的用意,所以微微一笑,然后说道“臣无异议,一切且听太后旨意。”

    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