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正是侯爷奋进之时(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绝无可能,如此,侯爷若是不取燕京,燕京势必会被金人所占,恁地时,咱们云地将被宋金团团包围,恐怕难以继存,所以燕京必须取之。”

    吴玠道:“如今宋军败北,辽军亦受到重创,正是咱们出兵之时。”

    闾勍道:“臣打探到,因为宋辽之间百余年无战事,河朔将兵骄惰,从不操练战阵,堪用者百中无一。粮食储备严重不足,又多在远处,运来费时费力。军器缺口极大,虽然可以从太原、大名、开德运一些过去,但也是费时费力,至于攻城器具,更是绝无。从这些上,不难看出,赵宋根本无法收复燕京。”

    闾勍又道:“臣还探听到,赵宋这次率军北上,并非是真要与辽国开战,只是显试一下军威,震慑一下辽国,期望能不战而收复燕京。”

    吴用接过闾勍的话,说道:“如今宋军大溃,其所望,必然落空,如果辽国不是内忧外患,趁机杀过河北,那赵宋必将面临灭顶之灾,所以,赵宋如今自顾不暇,怎能收复燕京,此正是侯爷奋进之时,收复燕京,平息燕云战火,横扫天下!”

    吴用一拜在地,又道:“侯爷,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还望速发大军,杀过燕山,收复燕京,还天下一个太平!”

    韩世忠见状,出列道:“末将来之前,军中上下皆让末将转达,只要侯爷一声令下,他们愿意立即杀过燕山,为侯爷收复燕京!”

    吴玠也出列道:“末将这里亦是如此,军中上下皆想让辽人知道,宋军代表不了中原人,中原并非没有能战之人!”

    见韩世忠和吴玠都站出来请战了,再想到他那里的战将的热切请战,岳飞也站出来,道:“末将那里亦是纷纷请战,皆盼望侯爷能杀过燕山。”

    李纲、李光等人这时侯别提有多怨赵宋不争气了,如果赵宋能一举收复穷途末路的燕京,然后以大胜之师逼之,那么蔡仍也只能是老老实实的俯首称臣。

    可现在,赵宋的孱弱完完全全的暴露出来,蔡仍手下的人哪能不劝蔡仍锐进?

    而如果蔡仍真将燕京也占领了,那蔡仍可就真有跟赵宋逐鹿的资本了。

    而且,两相一对比,李纲、李光等熟悉两方虚实的人,都不太看好赵宋。

    李纲、李光等人有心出来阻止蔡仍,可形势如此,让他们怎么阻止。

    关键,李纲、李光等人在赵宋,只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在蔡仍这里,他们都是重要人员,这也让他们有些犹豫,要知道,水涨船高……

    就在李纲、李光等人犹豫不决的时候,蔡仍终于出声了,他道:“先将儒、妫二州攻下,然后伺机攻取居庸关和紫荆关,至于要不要增援宋军,要不要攻打燕京,静观其变吧。”

    “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峦复障,中有五关,居庸可以行大车,通转飨。松亭、金坡(即紫荆关,在今河北省易县)、古北口止通人马,不可行车。外有十八小路,尽兔径鸟道,止能通人,不可行马。山之南,地则五谷、百果、良材、美木无所不有。出关来才数十里则童山水浊,皆瘠卤,弥守黄茅、白草,莫知亘极,岂天设此限华夷也。”

    正是由于居庸关在拱卫燕京的五关之中交通最为方便,因而也就成了进攻燕京的最佳路径。

    紫荆关虽然不如居庸关那么宽敞,但也可以过人马。

    只要蔡仍能得居庸关,退一步说,哪怕蔡仍只能得紫荆关,那攻不攻打燕京,什么时候攻打燕京,就都由蔡仍说得算了。

    从蔡仍下的这个命令就不难看出来,蔡仍窥视燕京的野心。

    李纲、李光等人,不禁暗想:“陛下!您可千万别再给蔡仍机会了,否则,这天下恐怕就要易主了!”

    与此同时,李纲、李光等人也在考虑,不能再让赵宋朝廷的人蒙在鼓里了,得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敌人不只辽国,还有在一旁虎视眈眈的蔡仍。

    ……

    跟李纲、李光等人有相同想法的人还有马扩。

    一说动北辽称蕃,马扩立即就同北辽使者王介儒等人离开了燕京回返雄州。

    马扩如此急切,除了因为马扩想告诉童贯和朝廷北辽准备称蕃这个好消息以外,马扩也急于将蔡仍的事禀报给童贯和朝廷。

    不想,路上萧干竟然派耶律大石截住了归心似箭的马扩。

    见到马扩,耶律大石质问道:“咱们两国通好已逾百年,你们大宋为何要举兵侵夺我大辽的土地?”

    马扩道:“前些年女真人多次从海上派人来我国,说要把燕地献给我国,我国官家每次都以温和的话语回答他们,敷衍他们。近来我国又得到女真人的文牒,说他们已经占据上京、东京、中京,如果我国不要燕京,他们就将自己攻取。我国官家不得已,这才发兵来救燕地百姓。”

    耶律大石听罢,怒气冲冲地说:“夏国曾经多次给我大辽上表,请我大辽出兵夹攻你们大宋,大辽每一次都将上表之书封存,派人送给你们大宋,从来不会见利忘义,听信间谍,可贵国才得到女真人一信,便举兵来犯,这是何道理?”

    马扩说:“夏国虽然多次口出不逊,但数十年间何尝掠得过我大宋一寸土地?女真人就不同了,女真人所说之事,都已应验,大宋出兵,不单单是救燕地之民,也是为了保卫我大宋边疆。”

    耶律大石看了能争善辩的马扩一会,说:“因为两国曾经和好,我不难为你,饭后你们就可以回去了,不过你要帮我带句话给童贯:欲和则和,不欲和,请出兵见阵。”

    可以说,这时耶律大石其实就已经动了跟宋军决战的念头。

    对于杨可世在兰沟甸遭到耶律大石伏击、种师道在白沟河遭到耶律大石袭击、辛兴宗在范村遭到萧干袭击,马扩始终不知道。

    一直到回到雄州了之后,马扩才听闻这些事。

    宣抚司的僚属们根据这三次对战推断,辽军的力量还很强盛不易攻取,因此打了退堂鼓。

    马扩万分惋惜!

    他觉得,如果没发生这几败,北辽很可能会成为他们大宋的藩属。

    如今,这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果然!

    宣抚司不再提纳北辽为藩属自取其辱。

    刘鞈、贾评、王麟、李宗振等宣抚司的官员,携带着金玉茶具来到驿馆看望王介儒等人,马扩陪同。

    刘鞈对王介儒说:“宣抚司已经将情况奏秉朝廷,并且希望两国关系还像以前那样,但现在还没得到朝廷批准。”

    已经从耶律大石那得知昨日大胜宋军一事的王介儒,态度也变了,绝口不再提称藩一事,而是略微有些强硬说道:“如果贵国真要出兵强攻燕京的话,我军肯定会决一死战,那样,两地的百姓可就要遭难了。”

    王介儒的副手王仲孙说:“我们燕京有这样一条谚语:一马不备二鞍,一女不嫁二夫。为人臣不能事二主,燕京的士大夫们岂能没有这样的观念?”

    马扩笑说:“如此来说,燕人先嫁契丹,今后恐怕又要改嫁女真了。”

    王介儒与王仲孙无言以对。

    随后,王介儒和王仲孙以客礼拜见童贯。

    王介儒对童贯说:“女真背叛本国,不仅危害本国政权,对于大宋也是一个危害。现在,如果贵国为谋求一时之利,而弃百年之好,为结新起之邻,而埋下他日之祸,还自以为得计,是为不智。救灾恤邻,古今通义,希望贵国能好好考虑一下!”

    不久,王介儒和王仲孙就回去了。

    辽使前脚刚走,后脚马扩就迫不及待的跟童贯说:“宣相,可能出事了,冠军侯也许已有自立之心……”

    ……

    ……

    PS:今天只有这一更。

    跟大家稍微解释一下,因为实在是太入不敷出了,所以每周二(有时间周三也得耽误一天)我都跟一个读者去游戏里搬砖赚点外快,贴补一下家用,如此,周三、周四我有可能就得一更,希望大家见谅一下、担待一下,谢谢大家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