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印这一期的报纸。

    霎时间,宋兰梅的《海岛小姐妹进城历险记》引起了海市市民的广泛热议。

    不过,这些事情宋兰梅都暂时还不知晓,她是等到第

    二次和报社通信时,才从袁艳珠那里了解到自己的作品在海市广受欢迎的事情。

    远在林松岛上的宋兰梅,今天的日子依然和往常一样平静,唯一多出的变数,就是她收到了来自《小说阅读报》报社寄来的稿酬。

    见自己第一次投稿,竟然就能拿到73块钱,即使是对自己创作内容充满信心的宋兰梅,也不由被这稿酬的丰厚程度给惊喜到了。

    大院里很难有秘密,再加上宋兰梅也没有特意隐藏自己投稿的事,所以她拿到稿费的事情,迅速就在大院里传了开来。

    写作这件事,在大院的家属们眼中,属于就是有文化的人才能碰的活。

    所以,对于宋兰梅这样一个大娘竟然也能创作小说,并且还投稿成功这件事,大院的家属们都感到既震惊又不可思议。

    宋兰梅再次成为了老松树这个情报中心的谈论焦点。

    “我的个娘呀,这宋婶子也忒厉害了!咱这大院,我好像也就只听说过她投稿成功的例子。”

    “可不就是嘛,她这事在咱林松岛大院,那就是独一份儿的事!”

    “唉,真羡慕宋婶子,也不知道人家这脑子怎么就这么好,在家动动笔杆子都能赚到钱。”

    “要不老话怎么那么说,这能干厉害的人,走哪都饿不死自己。我看宋婶子,就是这有本事的人。”

    听到那么多人都在羡慕宋兰梅,江安丹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她酸溜溜地道:“不就是投稿登报吗,有啥了不起的。那报纸指不定是什么不入流的报纸,随便一个人投稿都能被选上。”

    “江婶子,你这话可就说错了。”一个军嫂朝江安丹解释道,“我女儿说了,宋婶子登的那个报叫《小说阅读报》,面向全国各地发行,老有名气了。”

    “我儿子也跟我这么说,他还说那报纸给的稿酬不低,宋婶子这回怎么都算得上是小赚一笔了。”

    听到周围人的解释,了解到更多情况后,江安丹心中顿时更是嫉妒宋兰梅嫉妒得不行。

    “哎,那边那个是宋婶子和宋意她们吧?咱们要不把宋婶子喊过来,跟她打听打听下她是怎么靠写字赚的钱吧?我对这事,可还真是有点好奇。”

    江安丹本来心里都已经打算要回家去了,但是听到要跟宋兰梅打听投稿赚钱的事后,她又默默缩回了自己刚才要迈出的脚步。

    宋兰梅本来是出来和宋意、宋悦她们散步,但见老松树下的家属们找自己,她就让宋意和宋悦先自己在一边玩,然后她走到了老松树下。

    “宋婶子,听说你投稿成功了,恭喜你呀!”一个家属笑着朝宋兰梅道。

    宋兰梅轻笑:“谢谢。”

    “宋婶子,我们大家都想知道你是怎么投稿成功的,你有什么独门诀窍能跟我们分享下吗?”

    “诀窍谈不上……”宋兰梅很坦诚地道,“我其实主要是因为有感而发,所以才写下了那篇小说。”

    宋兰梅知道这些家属大概是想学自己投稿赚

    钱,她没有出言打击,而是鼓励说道:“如果你们有想要创作的冲动,那你们也可以试着把你们想写的故事写下来,然后投稿给报社。”

    宋兰梅觉得,促使一个人走上写作道路的根本原因,就是藏在那个人心中的创作和表达欲望。

    “听起来好像也不是很难的样子,可惜我不识字,不然我就能把我想写的事情写下来了。”

    “唉,谁说不是呢,早知道识字还能赚钱,当初村里扫盲时,我就该跟着去听一听的。”

    “我们村以前也扫过盲,不过那会儿我爹娘跟我说女人不用识字,让我待家里干活就行,所以那些扫盲的课,我也是一节都没听过。”

    “宋婶子,你是怎么会识字的呀,难道你爹娘以前竟然送你上过学?”有家属忍不住朝宋兰梅好奇问道。

    宋兰梅不可能把自己上辈子上过大学的事情说出来,只能用原身的经历来解释:

    “我没有上过学,不过益城纺织厂之前也搞过扫盲运动,而且还要对我们这些工人进行考核。工人没有通过考核的话,甚至不能回到岗位上工作,所以我在这压力下,就这样学会了识字。”

    “真好,要是现在还有扫盲班的话,我再忙都得挤出时间来认点字。”

    “我也是,以前在老家还不觉得不识字有什么问题,这出来以后,发现这不识字还真是有点麻烦。”

    “哪里是有点麻烦呀,明明是很麻烦。之前收到老家寄来的信时,我想着我家兔崽子都已经上二年级了,就喊他给我念个信,结果他居然笑我大字不识一个,气得我直接赏了他屁股几下,让他明白就算他老娘不识字,也照样不妨碍收拾他。”

    “哈哈哈,打得好,让他敢笑咱们。”

    “没错,这不识字又咋了,咱还不是好生生活了这么多年。”

    虽然家属们此时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但宋兰梅见了后,心中却不由有些怅然。

    这种怅然,甚至冲淡了她收到稿费的喜悦。

    她此刻在心中,由衷地感谢后世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九年义务免费教育。

    这项利国利民的国策,让后世无数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女孩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让她们看到了改变命运和掌握命运的希望。

    宋兰梅明白,以这时期政府的经济实力,想要推行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国家财政收入很难支撑得住。

    国策自己无法影响,但为女童教育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宋兰梅觉得自己还是能做到的。

    宋兰梅在心中下了一个决定。

    她要把自己这次收到的稿费,捐赠给岛上的小学,让校长专门用来帮助学校需要资助的女学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