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一点杭廷芳没跟叶青提的是,不止是底下读者的反馈相当热烈,上面从文宣部到妇联总部,也都在关注《妇女报》的消息。

    因为《妇女报》是挂在妇联底下,当初杭廷芳为了促成这事儿,积极在蓟城的妇联以及文宣部走动,因着《妇女报》立意特殊,妇联和文宣部在经过几次碰头会议之后,才破格同意了杭廷芳的创刊申请。

    所以在杭廷芳这边首刊印刷出来的第一时间,这两家单位就率先订阅了这份报刊。

    在看过报纸里面的内容后,当初促成这家报刊的几个相关领导就都陆续打电话来表扬,对第一期报纸的质量予以了肯定,并且还表示会持续关注《妇女报》的后续发展,5让杭廷芳一定要对报纸的内容进行严格把控,刊登的文章一定要仔细做好甄选,绝对不能有滥竽充数夹带私货的嫌疑。

    收到这么多正面反馈后,杭廷芳对自己的报纸也是信心十足,所以在跟叶青打完电话后,她就给自家老爷子去了电话。

    杭廷芳是杭家独女,她前面俩哥哥早些年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如今就只剩下了杭廷芳这一根独苗苗。

    但因为杭廷芳从小就聪明能干又有主意,进入报社工作后也十分努力,三十来岁就坐上了主编的位置,她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也是邻里亲朋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杭老爷子也一直以自己的女儿为荣,在外面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拿自己这个女儿来炫耀。

    可这一回,因为杭廷芳先斩后奏辞掉了蓟城日报的工作,又大刀阔斧地要搞创刊,弄得人尽皆知的。

    亲朋好友不知道多少人在议论,觉得杭廷芳好好的报社工作不做,竟然自己另起炉灶,这不是脑子进水了是啥?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杭廷芳的笑话。

    所以杭老爷子心里面其实一直憋着一股气,甚至直接发话,创刊这个事儿如果杭廷芳不搞出点名堂出来,就暂时不要回家了。

    杭廷芳也是个能沉得住气的犟种,自家老爷子不松口,她还真就几个月没回家,愣是等到报纸刊印后,把底下所有的数据反馈收集到位后,才给家里打电话。

    这回不用杭廷芳主动,那边她家那老头就已经率先开了口:

    “你回来的时候把你那个报纸给带上,我下午正好要去一趟中北海。”

    杭老爷子是一个真正刚正不阿的人,前头俩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他没有以此来对国家对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后来女儿杭廷芳毕业后参加工作,他也没有借用自己的权利给与孩子任何帮助。

    但这次杭廷芳做出来的《妇女报》,杭老爷子在刊印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让勤务兵提前去买来了,自己躲在书房里戴着老花镜仔仔细细地将四个版面都认真仔细地给看了好几遍。

    看完之后,杭老爷子心下又是骄傲又是感慨,在书房好一阵沉默后,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准备去大领导面前卖一卖他这张老脸。

    不是为了他的女儿,而是他觉得,这份报纸,值得他这么做。

    不过,小老头还是有点傲娇的,等到孩子电话打到家里来,他的嘴角压都压不住,却还在故意端着,也不说他已经偷偷买了一份报纸看过了,只说让自家闺女把报纸给带上。

    但杭廷芳也不是笨蛋,她家老爷子这话一出,她立马闻弦而知雅意,明白这小老头是啥意思了。

    这是要带着她的这份首刊去见大领导!

    这可真是天要下红雨,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她家这固执到近乎迂腐的老头,竟然要亲自给她走后门了?!这简直让杭廷芳难以置信,都快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她忍不住又确认了一遍:“您刚刚说啥?把刚刚那话再说一遍?”

    这话反而惹恼了小老头,杭老爷子直接就在电话里头怒骂道:“滚犊子,你爱来不来!”

    说着就把电话给撂了。

    但这一通骂,倒是让杭廷芳心下如同泡过三温暖一般分外舒坦,立马带上了好几份报纸就屁颠颠往大院赶。

    真不能怪杭廷芳这么激动啊。

    七十年代物资匮乏,指的可不只是吃穿方面,所有日常用品都缺,造纸厂由于技术设备受限,原材料供应不足,所以全国每年的出版用纸生产都有巨大缺口。

    用纸紧缺,还要划分出一大部分用来出版文选语录,所以分到报刊杂志类的数量就更少了。

    印刷厂的报纸印刷总量固定,却还有二十几家报社在争抢份额,本身就狼多肉少,杭廷芳创办的《妇女报》又是新单位,根基尚浅没什么存在感,想要从那些老牌报社当中厮杀突围出来何其艰难?

    要不是这些年杭廷芳在《蓟城日报》工作积攒了足够多的人脉,又和印刷厂那边关系混得不错,怕是就连周刊印刷的那一万三千份的边角料她都抢不到。

    光是这个数量,她就不知道跑了多少路子,把以前的老关系跟人情都耗干净了,求爷爷告奶奶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求来。

    可每周的一万三千份报纸,绝对堵不住杭廷芳那磅礴汹涌的野心,她也绝不会对这个不温不火的数据感到满足。

    毕竟,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