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典史(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了法子,那还是好生收藏在密处之地好。今日之事既是误会,我等回去也好跟知县老爷回禀清楚。”

    他说话时特地在“好生收藏”几个字上面加重了口音,顾衡见状楞了一下,马上就心领神会,微微抬手还了一个揖。

    马典史眼中的笑意更甚,抹净嘴巴站起身子招呼同来的几个衙差回转。顾衡微微一笑正准备送客,就见收拾碗筷的顾瑛悄悄塞过来一只绣了方胜纹的棕色荷包。

    马典史一行人刚一出顾家门就唬了一跳,只见门口乌泱泱的占了一大片人。

    为首一个约莫有七八十岁的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来,问道:“不知我们族里的衡哥犯了什么事?这孩子虽然自小有些调皮,却从来都是个知理明事的好孩子。你们今日若是要没来由拿他,就先踩着我这个老家伙的骨头上过!”

    马典史忙扶住老者道:“全是一场误会,顾秀才刚才已经说清楚了,我们这就回去销案。”

    顾衡却是木木地站在原地,却是没想到沙河的这些老亲竟然如此重情重义。

    他努力回想,似乎也没为这些人做过什么事儿。不过是过年时在祖母的威逼下,帮周围的邻居写几副对联和往来书信。要不就是偶尔兴致来时,抓一大把点心干果塞给身后那群流鼻涕的小屁孩。

    事情既然已经弄清楚,就没有逗留的必要,马典史一伙人像来时一样飞快的走了。

    路上有人问:“没想到这位顾秀才倒是很有趣的一个人,可见传言不可尽信。都说七月十五生的孩子阴气最重容易招恶鬼,男则强争好斗无有善类,女则克夫克子家宅难安,我看也没那么邪乎。”

    马典史摸摸怀里沉甸甸的荷包,咧嘴无声笑笑,“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随同一路的都是追随马典史多年的心腹,另有一人不解道:“这顾秀才是汪主簿的亲外甥,大人何不趁此机会给他没脸,如何这般轻轻拿起轻轻放下?”

    自有晓得顾家底细的人出来细细解释,听到顾衡从小被生母厌弃几欲致死,余人都瞪大眼睛摇头叹息,说虎毒尚且不食子,这汪氏对亲儿子尚且这样,汪主簿对顾衡这位亲外甥有几分亲情就可想而知了。

    众人议论纷纷,就没有注意到马典史嘴角浮起一丝玩味。

    不过小半天功夫就返回了莱州县城,马典史自去向陈知县交差。衙门小书房里,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一旁的汪主簿,满脸堆笑地斜着身子正在禀报着什么,看见人进来连忙住了嘴。

    马典史只做未见,“……小人亲自翻过顾秀才家的那些额盐牌,约摸有伍百斤左右,的确都是衙门里今年才发放的。至于要收三千斤的海盐也确有其事,顾秀才说想把咱们莱州盐提纯出来,五六斤粗盐可以提纯一斤精盐,到时候可以跟两淮所出的淮盐比着卖。”

    陈县令脑子一转就哈哈大笑起来,抬手指着汪主簿道:“这是你的亲外甥么,怎么会想起这么一宗吃力不讨好的生意?三千斤海盐提成五百斤精盐,算上那些人工钱炭火钱要费多少银子,这个顾秀才莫不是个傻子吧?”

    汪主簿就捋着胡须叹道:“顾衡虽然是我的亲外甥,但从小说话做事就没有章法,几岁时闯下的祸就让人不可收拾。我大妹无法,这才把他送回老宅让他祖母亲自管教。如今既知是误会,我这就让人给顾家送信,万不能让这孩子再乱糟践家里的银子。”

    马典史就微笑劝解,“不如就让顾秀才自个去闯一回,年青人不上几回当是学不会乖的。如今他正在兴头上,贸贸然地去泼瓢冷水,只怕从此后会记恨家里人的。”

    汪主簿知道这人跟自己不对付,不想跟这等粗人计较,遂皮笑肉不笑地道:“马典史有这闲工夫不如想一下城西骆友金被杀一案,到现在为止都没缉拿到真凶呢!”

    提起这遭烦心事,陈知县皱着眉头道:“他家中仆佣没有一个人亲眼看到真凶,手法干净利落一刀毙命,那天晚上钱江也有不在场的人证,小小莱州县除了他还有谁这么大的胆子这么好的身手?直到现在都毫无头绪,难不成在我任内还要出一桩无头公案?”

    马典史忙又重做一番保证,誓要尽快将真凶拿到。

    话未说完见这二人脸上不以为然的情形,就知道自己在这块地界是多余,心头冷哂几声扯了几句闲话后拱手告退。临出门时正正听到一句尾音,“骆有金死得太不是时候,盐工那边没有得力之人镇压,只怕就要聚众闹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