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机器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仿生机器人就是给齐勒的人形机器人,仿生物技术,太复杂了,不需要。

    巨型拼装机器人,就是拼装工厂,可以想想怎么改造一下,能更适用与战斗。

    多功能机械动力载具:

    常规高度4米,伸展后可达6米。

    4个插槽,适配机械臂、轻武器,可承载1-2人。

    所需材料与“剑齿虎”突击悬浮战车相同,而且材质相同。

    最高奔跑速度:130km/h

    果然在自己的预料之中啊……

    武器整整比自己的“谏袭”突击悬浮战车武器插槽少2个,还都是轻武器,无主炮,还没悬浮装置,还用腿跑。

    而且就是自己之前看到的搬运用的机甲。

    蓝谏搜索起自己的拥有的信息数据库,几个失败的机甲案例。

    都因战斗数据极差,维护成本高而淘汰。

    果然,战斗方面坦克还是强于机甲啊!

    坦克从结构方面,龟壳型结构空间大,可承载设备多,与坦克相同重量和级别的机甲结构空间却小很多。空间越小,功能越少,如果想把机甲的空间扩大到坦克的级别的话,需要更多的材料和更大的体型。

    而且机械腿的关节复杂且脆弱,还需要更多动力才能带动,加上有反重力装置的存在,机械腿的意义不是特别大。

    从机动性方面说,只要有反重力技术,移动速度区别不大,可能就在几米范围内的瞬时反应,机甲强于坦克。

    从防护力方面,龟壳明显高于人形,这毋庸置疑。因空间小的原因,机甲结构的核心电机比坦克的核心更容易被攻击到,而且把机械腿打烂之后,机甲就基本报废了。

    这也是他之前就思考过的事情,只不过抱有一些期待而已。

    但人形机械也没有那么不堪,只是在战斗方面稍弱,其他方面,它们能胜任更多的生活功能性和细致的工作,所以军方还是有很多机甲是作为后勤搬运物品的。

    虽然同量级的机甲无法与坦克相比,还是尝试改造一下把,毕竟这种机甲虽然战力不强,但是也有其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

    把这种机甲改造成机器人,由ai统一控制,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用来填充劳动力也是不错的。

    而且就算对付顶级义体的人类,这种4米高的机甲手拿4个电磁步枪,问题也不大,而顶级义体的造价也跟这种机甲差不多,武器就无所谓了,自己多的就是武器,最多花点时间收集制造机甲的材料吧。

    蓝谏打开设计终端的自定义功能。

    去掉机甲的电池和载人空间,加入了小型反重力装置和冲压喷气式发动机增加飞行能力,冷核聚变作为动力,增加ai控制核心。

    嗯,导出没问题,而且空间节省了不少。

    再尝试增加一个“黑曼巴”电磁战防炮的插孔吧?

    导出失败,战防炮后坐力数据显示,机甲无法承载。

    果然……

    其实可以增加炮台支架或增强整体电机的强度,但是制造成本直线飙升,既然如此,就不纠结重火力了,重火力交给坦克吧。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