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福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而那几个负责试枪的军士,他则每人奖励了20两银子。

    毕竟对那些士兵来说,胡椒和苏木这些,毛线用都没有。

    只有真金白银,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

    在基地门口耽搁了一阵后,朱宸濠一行人总算是踏上了归途。

    刘天和自然也跟着一起回京。

    虽然皇帝赏赐的宅院还不知道具体在哪儿,可终归是需要他亲自去接收的。

    等房子到手了,肯定还得购置家具之类的,估计这位也得在北京城里呆上一阵子了。

    回到京城后,朱宸濠立即传下圣旨,召大批工匠进京,全力铸造燧发枪。

    因为规模极大,涉及的方方面面自也是非常多。

    什么铁矿石、木材、制作火药的原料等等,所需的量皆极为惊人。

    于是各种采办、冶炼等令谕也紧跟着传达了下去。

    如此大的动静,很快就引起了上上下下所有官员的注意。

    而燧发枪是什么,那帮人完全搞不清楚。

    多方打听之后,也只知道那是一种火器而已。

    可这东西的造价,却是火门枪的十几倍。

    在明朝,火门枪没什么技术含量,用材也简单,因此造价非常便宜。

    而火绳枪,价格则要高许多倍。

    历史上,一把火绳枪的造价,在八、九钱银子到二两白银之间。

    燧发枪的造价,则要比火绳枪高出差不多一倍。

    看上去一把燧发枪的价格似乎不高,最多也就四两白银的样子,可若是横向对比一下,就知道实际上有多惊人了。

    要知道在嘉靖时,戚继光招募抗击倭寇的一线士兵,一年的饷银也不过才十来两。

    后来去了北方,倒是加到了十八两。

    至于那些不驻扎在战略要地和不怎么参加战斗的士兵,一年的饷银甚至还不足四两。

    也就是说,一把燧发枪的价格,便能养一个普通士兵一年。

    这一算下来,朝中就有许多人坐不住了。

    随后,那帮御史和给事中们,纷纷跳出来上书,极力反对大规模生产燧发枪。

    给出的理由也自是冠冕堂皇。

    主要的点当然还是集中在价格上。

    一个个看上去尽皆忧国忧民,动轨就拿不应增加国库和百姓负担这类的大帽子扣下来。

    还有人说燧发枪这东西之前从未有过,也不知威力到底如何,因此不应铸造太多,以免最后成为无用的废物,浪费钱财。

    对这个理由朱宸濠还算比较认可,于是干脆召集百官,然后当着这些人的面演示了一遍燧发枪,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种新武器的巨大威力。

    在朱宸濠看来,当这帮家伙亲眼见识过燧发枪的可怖杀伤力后,总不会再说什么了吧。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那些没事找事的言官。

    很快,新的奏疏又摆到了朱宸濠面前。

    这次的内容就离谱了,居然有不少人说啥燧发枪威力太大,会让士兵过于依靠外力,从而不思进取,以致荒废了自身的武艺,最终失去尚武精神等等。

    甚至还有人攻击刘天和,说他心怀叵测,以奇技淫巧之物来毒害大明军士的。

    倒霉的刘天和还真可谓是人在家中坐,锅已从天上扣下来。

    。

章节目录